2006年10月04日 来源:柳江县委宣传部 作者:谢生杰 韦飒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看进德镇三千村这样富民强村

  当清晨的阳光将三千河和拱桥河畔照得杨柳青青、碧波盈盈,进德镇三千村人便开始了生气勃勃的新一天。近年来,特色种养和工业强村的发展理念犹如矫健有力的双足,引领三千村民走上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康庄路。

  特色农业放异彩

  拱桥屯农民李亮明投资40万元兴建休闲农庄,在30多亩的龙眼园里放养土鸡,5亩鱼塘供人垂钓。农庄开放一年多以来,已吸引游客达1360多人次,收入10多万元。

  猫公山屯的罗新才栽培食用菌20多年,带动猫公山屯、千七屯、米碾砰屯等200多户农民种植食用菌近11万平方米,产值达260万元。三千屯30多户农户自繁自养母猪80多头,全村年出栏肉猪2200多头,加上仔猪,两项总收入达150多万元。

  去年底,回龙屯农民曾敬明投资近12万元买回53头山东牛仔进行圈养。并发动本屯农户种植30多亩牧草喂牛,每亩牧草年收入2200元。圈养肉牛一年即可出栏,每头牛纯收入1000多元,目前该屯已有两户实施圈养肉牛。

  在三千村,许多农民都有一本自己的“市场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这里已初具雏形。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现代近郊农业在这里大放异彩。

  在三千河与拱桥河一带,210亩鱼塘和316个网箱还给三千村带来了每年200多万元的可观收益。在屯伦屯、回龙屯一带,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业已经成为柳州市有名的“菜篮子”;三千屯一带的6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更是四季花香袭人。修竹掩映“菌楼”起,食菌飘香引客来。今年6月,受国家商务部委托,区商贸厅有关负责人到三千村食用菌基地进行考察,有意在三千村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基地,以加大食用菌在出口东盟各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工业强村富民路

  紧靠柳州市,南驻白莲机场,东、西、北三面与柳江新兴工业园区相连,交通之便利,区位所显之优势,基础设施之齐全,加上 “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时代背景,天时地利人和,都注定三千村要走上工业强村路,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热土。

  从2002年的只有一家企业到现在,在该村落户的企业已达12家之多,目前全村引进投资总额达3000多万元,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我们就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和村委热情过细的服务。”外资的投入还带动本村民营企业的兴起,目前在建的两家村办企业投产后,产值可达200多万元。

  企业的兴起极大促进了三千村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贸服务业多业发展格局,也为村里部分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村有农用车、汽车86辆,从事商贸、服务业75户,年收入达180多万元;企业吸纳富余劳动力进厂打工200多人,年收入达17万多元。2005年,全村实现第三产业总收入达29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11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农业工业齐并进,十一五规划绘美景。说到三千村下一步的发展,村委主任温福光自信地说:“我们还要继续靠工农这’两条腿’走路。加大招商引进企业; 继续打好花卉苗木、食用菌和养猪养鱼这四张特色产业牌,力争十一五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

  还有,“九厅十八井”人文旅游的开发、发展沿河农家乐旅游项目、新农村建设要向前,乡村  社区化要实现……

  采访后记:柳江县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突出项目拉动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柳江,进德镇三千村的强村理念已引起越来越多行政村的注意,他们像三千村一样,正因村制宜,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责任编辑:霍雨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