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06日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董汝光 唐广生 黎瑞江 江永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今年召开的全区县域经济会议上,象州县获得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4年全区第63位上升到2005年第28位,一年前进35位;今年头8个月GDP同比又增长16.4%,财政收入增长17.7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8.19%。原由是象州县白米、白糖、白丝、钡盐“四白”产业领跑县域经济,成为这个传统农业大县腾飞的翅膀。

  象州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质谷、桑蚕、甘蔗以及重晶石矿开采发展迅速。不过,这些产品以往多作原料销售,附加值不高,影响农民和财政增收。现实让县委、县政府领导清晰地看到,这是自身工业、特别是加工业短腿的缘故,拉动不起产业链条。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建立种养加、贸农工一体化体系。于是,走农工结合、工业兴县之路成了象州经济工作的主线。

  象州县首先搞准工业定位,以特色资源引资、引技、引项目,借外力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工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县以优质谷、桑蚕、甘蔗以及重晶石矿等,推进定向专项招商,对有合作意向的集团和企业业主,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他们前来考察,洽谈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2005年象州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25家。

  今年实施的重点工业项目达29项,总投资额10.2亿元。其中有广东太粮米业年产10万吨粮油生产项目、真龙米业年产7万吨粮食加工项目、联壮公司2万吨硫化钡技改项目、冠丰化工年产2万吨沉淀硫酸钡、宏源浮选厂10万吨生产线、联宏缫丝和县缫丝扩建项目、浙江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和华佳投资集团创办的丝绸加工项目。全县形成了以制糖、缫丝、钡盐化工、优质米等为主加工业新格局,打造出“四白”产业的新优势;象州还将成为目前全国最大钡盐化工生产基地。全县年工业总产值达14.2亿元,工业增加值5.6亿元,工业在全县经济中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象州县以“四白”为主导的加工工业,有效地提高优势农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长期以来,重晶石矿石出口每吨仅280元左右,现在1.5吨矿石经深加工成1吨硫酸钡卖2100元,硫化碱则4800元;过去出口100万吨重晶石只收得税金2000多万元,现在深加工生产10万吨钡盐所提供的税收就超过这个数。又如从蚕茧加工成白丝产值翻一番,再由丝织成绸产值又翻了一番,价格成了几何级数增加,效益倍增。去年,全县工业利润9826万元,上交税金1.13亿元。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消化了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后该县每年减少3166万元的财政收入的影响,实现收支盈余。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区第63位上升到第28位。另外,加工企业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又拉动优势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象州年种植优质谷40万亩、可供商品粮12万吨;甘蔗30万亩、进厂原料蔗糖130万吨;桑蚕20万亩,今年上半年产鲜茧1.1万吨。全县经济出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互动互促的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霍雨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