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2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王贞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来自“状元之乡”的深深谢意

----临桂县大雄村在曹伯纯书记"联系抓点"后发生巨变

 

深切的感激之情

“我种植双孢蘑菇6棚,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棚4月21日产出219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3.6元,当日收款7840元,创造了种菇史上的奇迹,连在村里指导蘑菇种植的福建师傅也感叹不已,连说种了几十年蘑菇,还没见过这么好的蘑菇,这么高的收入。今年1月以来,我的6个蘑菇棚纯收入已达3万元,另有6棚茶薪菇正在生产,其中有一棚已出菇,是去年12月24日生产的菌袋,当时你正来我们村,为村里引种福建名优蘑菇出谋划策。这个新品种比格林公司的菌袋产量高出30%,每天有300元收入,两个月可收回成本。”这是临桂县大雄村党支部书记李年恩,于5月4日写给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在大雄村联系抓点促小康的曹伯纯深切感激之情。

历史上,广西曾出过9名状元,而人杰地灵的临桂就占了5名,因此历来有“状元之乡”之称。如今,像李年恩这样科学种养带富一方的“乡土状元”又为“状元之乡”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神力”武装

“有女莫嫁大雄村,路难走来水难挑,旱时锄地冒火星,涝时全村往外逃”。李年恩指着村里的一排五保村说,就是这首外村传唱的山歌,使我们大雄村多少英俊的青年抬不起头,慢慢地就变成了直不起腰的五保户。

“科技的神力武装了大雄村人,改变大雄村貌。”站在“乡土人才教学实验基地”、“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等一块块金色牌匾前,李年恩说,近年来,村民自觉自愿组成了黑皮冬瓜、韭菜花、夏橙、食用菌等4个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销售协会。李年恩等几个老高中生,长期坚持给村民讲授技术,并聘请外地专家、技术员传授种养技术。两年来,大雄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10多期,培训村民3600多人次,全村20名党员都掌握了2至3门致富技能,每个党员都帮扶1户以上的致富联系户,许多人领到了种养技术绿色证书。

农工贸互动

去冬今春,大雄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引进了福建的投资商,创办了桂林益富华罐头食品公司。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李年恩等几名青年党员率先投资数万元,搭建了12个暖棚。李年恩每天凌晨就钻进大棚,科学堆制发酵养料,细心接种和培养菌丝,严格出菇管理和采后管理,实现了双孢蘑菇优质高产,几个月就成了种菇好手,连福建师傅也竖起拇指夸他是种菇专家、种菇“状元”。

“是李年恩的大力扶助,使我有了今天的好收成。”4月26日,大雄村民李开发卖完一棚双孢蘑菇后,数着一张张大面额人民币高兴地说,去年冬,他种了4个棚的食用菌,但产量比别人低了一半,心里很苦闷。李年恩知道后,来到李开发的棚里,起早贪黑地查找原因……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摸索,找到了喷水过多、土壤过温等原因,终使李开发的蘑菇获得高产。

在李年恩等人的带动和扶助下,大雄村共搭建了200多棚10万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每天采摘鲜菌1万多公斤,收入近5万元。鲜菇经桂林益富华罐头食品公司加工罐装后,远销英、法、德和东南亚各国。仅食用菌一项,大雄村新增收15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万元。

人均纯收6400元“过去的两年里,在你‘农工贸互促抓增收,城乡村互动奔小康’的指导下,我们村去年人均纯收入6400元,比上年增长近30%。

奶牛从原来10头发展到18头,人畜饮水正常使用。引进的两家工业企业已正式投产,近50人在厂内上班,每人月收入1000元。

敬老院老人安享晚年,幼儿园已有65名学生。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黑皮冬瓜全村种植达300亩,辐射周边村1500亩。食用菌发展前途光明,现在棚种植蘑菇数已达200棚,珍稀品种也得到了很好的收益。

如今,全村新建楼房30多幢,改建住房20余户。”李年恩在给曹伯纯的信里这样报告了村里的新变化。他在信中还说,村党支部几个党员正在创办一家股份制公司,名为临桂县大雄福园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取意为要把大雄村建成幸福乐园。主要项目包括有食用菌旅游观光、农副产品销售和钓鱼休闲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