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05日 来源:钦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浦北讯 (记者 劳乾益 通讯员 谢勇云)“最近,镇里组织邻村的剧团来给我们演小戏,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告诉大伙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是‘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生动又新鲜。”近日,浦北县小江镇上榕村一棵巨大的古荔树下,全村老少围坐一起,热热闹闹地看了一场新编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方小戏,坐在小板凳上的支书高兴地如是说。上榕村是浦北县较早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文明村,当天为他们演出的是邻村的和平文艺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支撑?新农村文化的根应该扎在哪里?文明乡风的营造、农村文化的丰富,如何从方向上给予引导?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乡风文明才让农民喜闻乐见?这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作为老牌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浦北县委县政府在建设新农村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各地普遍存在难以筹集太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的问题。同时他们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文化含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是否发达,而主要是取决于文艺形式是否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适当的文化下乡可以有效地提升群众的欣赏档次,但是如果一味从上至下地送文化,尽管层次较高,但因条件限制,只能满足一时,并不能解决农民长期的文化需求,而鼓励、激发农村本土文化的自产自销自娱自乐,再加以文化部门的方向引导和艺术指导才是适合农村文化发展的最佳模式。浦北浓郁的客家民间舞蹈、小戏、鹩歌、傩舞等文艺元素本来就来自农村,都是农民群众自己的创作成果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许多富于道德情感的淳朴乡风民俗依然存在,千百年来农民们就一直靠这些文艺形式自娱自乐、传承文明乡风。于是, 浦北县从“为农民创造舒心的文化环境”这一思路出发,量力而行,在继续认真做好“三下乡”工作的同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利用当地众多的群众文艺小团体,以及他们本身所产生的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县文化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引导,适当扶持,努力在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中出精品、出特色。为了摸清全县文艺团体现状,该县组织了民间文艺汇演,集中展演各镇各地蕴藏的丰富的文艺节目,从中发现亮点、发掘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创作了《请到浦北走一走》、《蕉林情韵》等一批歌颂浦北新貌、歌颂文明乡风的原创歌曲、客家山歌,不断汲取、提升民间文艺的艺术含量和时代特征,丰富各业余文艺团体的演出内容。

    和平文艺队就是浦北县较为活跃的农村民间文艺团体代表之一,成立于1998年,成员有30多人,一直坚持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三句半、快板、粤曲等曲艺节目,用数辆摩托车组成“文艺轻骑队”,每年在县城或乡村演出50场以上,深受群众的欢迎,2005年和平村业余文艺队被区文化厅授予“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称号。最近,他们经常带着自己创作的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小戏小曲深入到各村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也使新农村与新文化融在了一起。据了解,在整个浦北县,这样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业余文艺小团体多达60多个。目前,浦北县委宣传部等部门正组织力量和他们一起编写新的新农村建设题材剧本,准备到全县各镇农村中去演出。

    小戏小曲乐见闻,文艺轻骑播乡风。根植文化土壤的新农村建设,使浦北县农民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向往、关注、参与度正在逐渐加强,取得了满足新农村文化需求和业余文艺小团体档次不断提高的双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