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05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以来,马山县以满足农民求富、求知、求乐和求美的愿望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子,通过开展“四在农家”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该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干花700多吨,被自治区列为金银花种植重点县之一;该县乔利乡被列为南宁市十二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2075元,同比增长12.1%。

    一、“富在农家”。通过组建农民协会,发展农业种植带,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一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该县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形成了7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年产无公害蔬菜21万吨,产品供不应求。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根据该县特有食品旱藕粉及食用药用金银花等,今年1-3月份,引导农民种植旱藕2.5万亩,扩种金银花3万亩,营造速生丰产林5万亩;三是引进扶植南宁高凤土鸡养殖公司、广西柯新源种猪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经纪能人+基地+农户”为模式,投380万元建成黑山羊种羊场和里当鸡种鸡场,新建养殖小区40个。目前,马山黑山羊饲养量达19.24万只,马山里当鸡饲养量147万羽,瘦肉型母猪存栏4700多头。2005年,全县畜牧水产业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2.6%,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四是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去年以来,该县以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劳务培训转移为重点,投资510万元实施竹子、里当鸡、黑山羊等科技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发放贴息到户扶贫贷款1100万元,扶持1628户群众发展生产;投资460万元建设村屯道路66条,完成人饮工程7处,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群众3万多人,46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发展劳务经济,目前,该县在广东、福建等地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就有10万多人。

    二、“学在农家”。一是聘请教授、专家和组织县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特色农业、测土施肥、合理用药、畜禽改良等多项实用技术培训,力求使每个农民能掌握2至3项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围绕涉农干部搞好培训,特别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在科技转化、普及和推广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三是精心组织科协、科技局、农业局及涉农部门科技人员、科技致富典型、科普工作者,通过科普赶集、技术咨询、文艺演出、发放资料、放映科技录象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四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全县100多个村级党员电教中心户,通过远程网络平台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各地农产品产销信息。

    三、“乐在农家”。该县通过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去年以来,该县共建村级灯光球场9个、舞台7个、宣传专栏25个;成立农民文艺队19个、体育团队38个;举办农村文艺晚会67次、体育活动78次;投资498万元完成260个自然屯通广播电视任务。

    四、“美在农家”。该县通过抓好“五通三改三建”工作,把人与生态环境美结合起来,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五通三改三建”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厕、改灶、改环境,建图书室、建文体活动场所、建宣传栏。目前,全县近11个乡镇创建“四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近55个;硬化村级道路29条共300公里,建村级图书室56个,建沼气池3070个,改厕户数4532户,改水达标户3505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