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02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谁是买单主体?武宣县农民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秀丽的家园自己建。

白鹭秧鸡现灵湖 

  清朝时就有“鹤舞灵湖松籁风”的名句赞颂灵湖秀丽的风光,但岁月留给后人的仅剩仙城八景之一的记载。只是近两个月来游人的突然增多令灵湖声名鹊起。

  人们趋之若骛的原因是为那秀气的大自然杰作:清澈如镜的湖面被包围在绿色屏障中,白鹭、秧鸡、野鸭和小鱼嬉戏追逐。湖边杨柳与游客牵手依依,蜂舞清香迎客来;榕树、木棉树遮蔽着排排石凳,喝茶、下棋、村文艺队员在各享其乐。放眼前眺,万亩良田衬着如画美景“灵湖秋月”,真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顺着湖边宽可开“大东风”,2.6公里长的崭新水泥路环村而走,满目是两层以上的钢筋楼。有着178户800多人口的村场看不见鸡、牛到处跑、垃圾的踪影。倒是镶着山水画瓷砖的庭院错落有致十分抢眼。与众多村民一样,村主任张建科二楼卫生间也装有在高级宾馆才会见到的浴缸,足见村民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在村祠堂边,每天有100多男女老少在5亩多的空地挥锄动铲建戏台和休闲广场。带着怎么解决征地难题的疑惑,我问计于去年刚被群众推选上来的村支书张桂发。他说,今年三月初修路,许多村民刚开始为几分地与村干部争得面红耳赤,有一个村民一分多的三角地开价要1000多元。为此事村委连续开了14次群众代表会来民主讨论补偿标准。最后大家认为公益事业是自己也是子孙后代的事,叮着苍蝇大的利益讨价还价没劲。张木保、张富筹带头让出了年收入3000多元的龙眼和柿子地,集体用地牵涉到的21户不讲价钱也把地让给了村里。

  全村筹资80多万元,人均捐款400元经过村民代表决策通过后没有谁有怨言。思想通,万事通。有群众的主动参与,什么事都不难做啊! 

生态公园藏武台 

  武台村当过代课教师的村民陈顺达对黔江石头和根雕有一种特殊的痴迷,但十多年的单打独斗一直成不了气候。去年台湾老板上门用5000元的高价买走一块“一帆风顺”的石头后,他豁然开朗:一花独秀不是春,家家动手花满园!

  先是邀左邻右舍跟帮,后是全村劳动力一起下河捞石头、回家制盆景、进城搞展销、筹集资金建园林。建设、林业、交通等部门入村引导农户改造旧房屋,设计新造型、规划娱乐设施,给这个“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上挡次升级“软硬件”。

  逐渐增多的人气推动着群众改厕所、美化庭院、建沼气池、修环村公路、建垃圾集中处理池。旅游企业送来了行业政策和吃、住、行接待标准,培训了农家妹。农民谭宣洪说,全村人在改厕和改厨活动中,美化了环境,提高了文明意识。

  走进武台村,琉璃瓦凉亭、溪流小桥令人亲身经历了匠心独运的壮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屋前的玫瑰、三角梅,房后的龙眼、榕树中。进入亭院,随处可见奇石、根雕、异草。既可休息游玩,又能游泳垂钓,还可观赏民族歌舞。集吃、住、玩、乐一体的生态公园成了各地游人到广西百崖大峡谷观光的中转站,今年已有4000多人次的游客远道慕名游玩。

风光秀丽在黔农

  九十年代的人,住五十年代的房。每当台风、洪水光临,黔江农场那些三代人同挤20多平方米的泥砖房总让人胆颤心惊,夜寐难安。

  2003年春,场里成立了环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计危房,统一规划设计农场庄园“大手笔”。竞标出让场部沿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生活区商贸旺地,以地招商、以商建房建成了一幢幢别墅式住宅楼,首批解决了130多户农工的住所。对209国道旁的分场则实行规划、施工,样式“三统一”,场里采取优先兑现蔗款,老板垫资等多途径解决建房资金。搞建筑的江老板被农场职工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自愿垫资300多万元投入建房工程。已连续三年拿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覃汉堂,一家三口住在简陋低矮的泥砖房里,他咬牙多承包了24亩甘蔗地,年产原料蔗260吨。赚的钱加上亲戚朋友借款,筹够了建房的本钱。今年阳春三月与全场700多户2600人陆续住进了12幢2.1万平方米的楼房里。进新房那天,锣鼓声、鞭炮声、彻底告别泥砖房的道贺声远传三里外。

  最令黔江农场人自豪的是场部前那个武宣县最大的中心广场公园。曲径通幽的凉亭、令人赏心悦目的花草、休闲游玩的娱乐设施,健身练舞的场地,无不是各科室干部、分场职工你几十,他几百,你搬石头他种草木挥洒汗水建成的。金黔湾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董事长陆桂东亲自购买了奇石和健身器材无偿安放到广场。另外还慷慨解囊10多万元修建了环区水泥路,专门请回台湾园艺师为广场功能区做了进一步规划设计。

  在集群式创建社会主义新村的大场面,人们透过流光溢彩的人居环境看到了场党委的精心谋划,社会各界人士的齐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