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18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钟亮 赵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平坦的水泥路面两旁砌起花坛。

六角村家家户户都建起这样的标准厨房。

  宾阳县和吉镇三民村委六角村,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偏远小村,最近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例子,在中央电视台露了一把脸。

  拿出百余万元建设文明村庄

  3月7日傍晚,记者从和吉镇乘车出发,沿着甘蔗地中一条黄泥路前行约6公里后,来到一个小村口,黄泥路变成了一条10余米宽的水泥路,两边建起了花坛,种了不少小花草和树苗。村民告诉记者,六角村到了。

  平坦的水泥路岔开一条条对称的分支,向主干道两边延伸至各家各户,有些是平房,大部分是新盖不久的楼房。“我们村里全是水泥硬化路面。”路上遇到散步的村民黄开明,他热情大方地当起向导。据他说,村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是去年3月份开始动工的,12月25日竣工完毕并通过验收,那天村里张灯结彩,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建设生态文明村,大家都主动出钱出力。我们村90户人家,就拿出了120多万元。”说起去年的这一盛举,村支书罗欢南仍难掩脸上自豪的笑容。他说,建路之前村里到处坑坑洼洼,路上满是牛粪,被鸡鸭一刨,一片狼藉。每逢下雨,黄泥地便泛起泥浆,“下雨天肯定要穿水鞋出门,一脚踩下去,有这么深。”罗欢南用手在脚踝处比划。

  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是六角村的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子项目除了硬化路面,还包括修建村办公大楼、灯光球场、文艺舞台和文化娱乐中心。

  借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东风,每户村民都建起了沼气池和卫生厕所,还在靠近自家的路旁建起花坛,种上花草树木。一年下来,六角村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村庄的面貌。

  建有标准厨房煮饭用上沼气

  和吉镇是宾阳县的偏远小镇,而六角村更是个偏僻的小村。村里有90户415人,田地加在一起有1385亩。“我们种田解决吃饭问题,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甘蔗。”村民黄开明坦言,如果比收入,六角村在宾阳也只能算中等,去年人均收入2800元,各家的经济情况都差不多。

  走进村民谢雪平家中,许多新玩意让记者一时糊涂起来。本来想开灯,可伸手按了一个开关,脚下立刻发出一阵震动,谢雪平笑了:“那是电动抽水机。”在洗澡房旁的墙壁上,一个设备闪烁着圆形光芒,这是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厨房内的沼气灯发出柔和的光,沼气炉喷着黄绿色的火舌在煮饭。谢雪平高兴地说:“我们现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黄开明家,他老伴正在煮菜,主打菜是莴笋炒五花肉。莴笋还是自己种的“绿色食品”。“以前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餐肉,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卖鸡、鸭、鱼、猪肉,没肉吃不下饭啦。”精明的商贩以前很少来村里卖肉,现在天天有人送货上门。

  支书罗欢南从吃穿住行四方面与城市作了个比较。他说,行路方面,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一台“小金牛”,生活上,都用上了沼气,建有标准厨房,饮用自来水,吃饭有油水。

  村长罗方日补充道:“还有就是干活穿水鞋,回家换皮鞋。总之一句话,家家生活奔小康。”

  有了文化长廊再搞水上乐园

  在新农村建设中,六角村有两个“亮点”:垃圾池和科技文化长廊。在主干道两边,有4个用水泥砖砌成的垃圾池。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主动把垃圾倒进垃圾池里。村庄的正中央,建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五六名年轻小伙子正在打篮球。村长罗方日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钱搞娱乐设施,村民们农闲的时候,除了凑在一起碰碰头聊聊天,再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大人打球下棋,小孩围着文化长廊游玩,各得其所。

  罗欢南说,减免农业税后,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很高。

  今年甘蔗价格涨到了295元/吨,“村民们可高兴了,晚上做梦都想下地种甘蔗。”“现在种一年的地,可以吃好几年,但大家仍不满足,都在想办法增加收入。”罗欢南说,种甘蔗虽然能致富,可六角村土地不多,仅靠甘蔗只能富而不发。为此,村党支部抓住时机,引进了青栗南瓜和新品辣椒种植项目。罗欢南介绍,这种南瓜亩产有2500公斤,套种甜玉米,一亩地收入可达2000元至3000元,产品全部按照合同销往上海。如果引进成功,明年就可大面积推广,到时村民收入还会增加。此外,村里还准备搞一个集旅游、垂钓、餐饮、养鱼于一体的水上乐园项目,赚城里人的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