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2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陈刚 黎学汉 宋朝文 何锦勇 莫新雄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8月中旬的平南县,大地生机勃勃:灾后补种的稻田里一片郁郁葱葱,灾民新村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6·23”特大洪灾留下的阴霾已一扫而空。

  今年6月2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平南,给该县带来了8.8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洪魔刚被降服,该县便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全面开展灾后重建上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场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所有党员干部务必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来。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灾后重建大会战吹响了号角。

  “心入更要身子入”——党员干部活跃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6月下旬发生的这场洪灾,造成平南全县倒塌房屋3.4万多间,2.83万多人无家可归,水毁民房的恢复重建成为灾后重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

  县委、县政府迅速制定了水毁民房重建点的责任表,并确定了96个县直单位和69个重灾村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重点村、干部包受灾户等制度,组织县、乡、村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需当机立断、及时解决。对此,平南县的决策者认为:领导就是主心骨。如果他们不在一线,指挥决策的过程就会延误,小事就会变为大事,小险就会酿成大祸。于是,县领导纷纷把身子扑入灾区基层,“愿做浔江一滴水,化作甘霖润大千”。县委书记莫亦翔先后8次来到自己所负责的新村回建点,从选址规划、宅基地的协调,到动工时间、放线拉线的确定等,事无巨细他都一一现场办公解决。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毁,县长覃志清搭乘摩托车一路走走停停,来到自己的联系点指导重建工作,并当场拍板路桥的修复和土地的清淤等工作。

  在每个灾民新村建设工地上,都立有一块醒目的责任牌,上面写着挂点的县领导,乡镇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县直部门领导的名字,以及责任单位、开工和竣工的时间等。在同和镇良田村古楼屯,镇党委书记黎晓林指着自己的责任牌说:“这就是我的军令状,我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保证,坚决完成灾民新村建设任务。”平南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员、共产党员陶世伟和4名技术人员深入大鹏、国安、思旺等灾区,开展灾民新村的选址、勘测、规划、设计等工作。他们白天顶烈日、冒风雨,踏遍一个个灾区;晚上挑灯夜战,描画图纸。看到如此“卖命”的干部,灾区群众都竖起了拇指:“共产党的干部,比我们还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活跃在灾区一线的万余名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加快灾后重建的这场执政能力考验中,得到了锻炼。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实绩,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威信;他们为灾区群众建起的不仅是一间间新房,更是一座座丰碑。

  “百姓冷暖挂心头”——殚精竭虑为灾区群众谋增收大计

     无农不稳。灾区群众的增收问题,最让平南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牵肠挂肚。为确保大灾之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该县抓好当前,立足长远,采取提早播种抢季节、调整结构等措施,一方面及时组织晚造抢播,另一方面又及时对不能插播的耕地改种蚕桑、秋冬菜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民以食为天。为解决灾区的群众的长期吃饭问题,目前该县为粮食主产区的重灾户安排出70万元资金,购进7万公斤种子进行抢播晚稻,预计可收粮食3000万公斤,解决20万名灾民半年的口粮;对已遭破坏、不能播插的稻田及时改种玉米等作物,计划种植2000公顷,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同时,及早做好种植马铃薯等秋冬菜的准备,力争实现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

  平南是水果大县,灾后正值荔枝、龙眼等鲜果上市季节。为了让更多的果农从中受益,该县强化服务措施,外销加工并举,千方百计增加群众的收入。

  县农业局落实专人24小时提供“绿色通道”办证服务,确保节假日不误荔枝、龙眼等鲜果的外运;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地大企业进一步做好水果的深加工,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使水果卖得出、卖得好,实现果农增收。

  该县积极组织和引导灾区农民工外出务工进行生产自救,以非农措施促进灾后创收。该县6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对全县灾区的1000多名农村青年进行集中短训后,全部转移到县内外企业就业;同时还组织了400多人到广东深圳等地的8间企业去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心中常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在严重的灾情面前,该县领导心系百姓的冷暖,想方设法拓宽灾区群众的增收渠道,为他们实现全年总收入不减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人民利益高过天”——帮助灾区就要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灾后重建,安居为大。面对洪水中成片倒塌的民房,平南县的决策者在思考着安居的重大决策。很快他们便形成了共识:灾后重建工作,一定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全县重建家园动员大会上,县委、县政府作出郑重承诺:我们的任务——对全县6409户全倒民房户的房子重建。我们的政策——政策扶助,资金帮助,群众互助,社会救助。我们的时间要求——10户以上连片的灾民新村,灾民在今年国庆节前入住新房;全县的全倒民房户,灾民在今年11月前住进新房。重建家园任务全部包干到县、乡镇和村干部身上。

  水毁民房户大都是困难户,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该县采取灾民自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信用社借一点、亲友帮助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筹集建房资金。政府的支持包括:对10户以上连片的灾民新村建设,给予每户扶助款5000元或价值5000元的建筑材料;对其他全倒民房户,每户扶助价值3000元的建筑材料;县信用社为水毁民房重建的灾民每户提供5000元左右的贷款等。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房屋全倒且无家可归的灾民:今年秋季期全部减免其子女义务教育的书费、杂费;对未参加且愿意参加2005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由县政府资助办理等。据了解,仅此几项,该县就要拿出3000多万元的资金。这对一个人均财政只有200元的县来说,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举措。对此,县主要领导表示,帮助灾区重建就要真正体现“以民为本”。

  凡是落实给群众的优惠,我们一律就高不就低;凡是需要群众交的费用,我们一律就低不就高,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为了增强群众灾后重建的自觉性、紧迫感,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将有关优惠政策和灾后重建方案全部上墙,让广大灾民都变成“明白人”,从而使大家由原来的“等靠要”变为了主动筹资参与重建。在灾后重建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县政府主动出面协调,组织一批有信誉度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对建筑材料实行优惠加工,低价供应,并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建筑材料的紧缺问题。

  政府大胆让利于民,让灾区群众乐开了花,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十足。如今,灾区群众情绪稳定,人心凝聚,干劲十足。水毁民房重建工作正在全县有序地展开,69个已开工建设的水毁民房回建点进展顺利,部分新居工程已实现封顶。县委书记莫亦翔、县长覃志清说:“让所有的灾民都能搬进新房子过冬,就是我们向全县130多万人民交出的答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