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17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苏超光 北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引子

粗看起来,嘉裕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并不是很特别,它只是北流市去年引进、今年1月投产的一个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拥有流水生产线12条,员工1000多名。

但细细一探,就发现它与北流众多传统企业的不同之处——主产品为VCD、MP3收录机、电视组合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耗能极低。还因为是来料加工,产品全部销往欧美,所以除了人力资源外,当地基本不再耗费其它资源。

这是北流工业发展的新动向,一个悄然转变的亮点。

玉林市委书记高雄是这一转变的有力推动者。他的思路很明晰:县域经济的发展,绝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经济增长方式从“三高一低”(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三低一高”(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

北流这家“三低一高”公司的投资者,是香港现代电子有限公司。今年5月26日,高雄率北流市党政主要领导到深圳,促成这家年出口额达5000多万美元的企业再次与北流签约——把设在深圳等地的生产线举家迁移,在北流建设电子工业城!看热闹的外人只看到一组数字:总投资2.3亿元、解决1万人就业、年出口额8000万美元、年创税3000万元……但有识之士看到的意义,远远超越数字之外。

工业强县的尴尬

北流,多年的经济强势发展使她头上拥有许多美丽的光环: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北流的辉煌,离不开工业的支撑。2004年末统计表明,北流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7%。

而北流的传统工业,又以陶瓷和水泥为主。今天,北流已拥有陶瓷企业54家,水泥企业21家。其中陶瓷产业固定资产达10亿元,产量占据广西的73%,工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成为我国陶瓷行业八大产区之一和重要出口基地,日用陶瓷的生产能力、产量和出口量跻身全国三强。而北流的水泥产业年设计能力已达358万吨,去年生产水泥17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

然而,在美丽的光环下,北流却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多的尴尬——污染与能源紧缺。

陶瓷与水泥均是能耗较高的“冒烟工业”。即使每家企业只立一个烟囱,北流的上空也有75个烟囱之多!如果每个烟囱都冒着黑烟,散着粉尘,那将是怎样一幅景象!

据北流环保局监测,污染北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陶瓷企业的废气、废水污染,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和再生纸厂的废水污染。环保局接到的群众投诉也一年比一年多。

北流面临的另一个尴尬是能源。陶瓷与水泥生产均依赖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已成为北流加快发展的瓶颈。北流市市长庞标益介绍,北流每年工业用煤约80万吨,目前每吨煤的到厂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高了260元左右,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如果煤价不降,北流企业花在煤身上的钱,就要比去年增加两个亿!其中陶瓷企业就增加一个亿。

痛并快乐着

北流要发展经济,但北流更要美丽环境。面对经济与环境这对冤家,支撑北流经济的陶瓷与水泥产业将何去何从?北流市委书记黄海昆这样求解:传统优势产业不仅不能丢,还要做大做强,办法是增加科技含量,走技术改造的提升之路。

北流陶瓷的“龙头老大”当属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拥有近5亿元的资产,陶瓷产量、销售收入及出口创汇已连续4年雄踞全国同行业之首。其日用陶瓷产品质量获国家免检。

令人称奇的是,这位陶瓷业的龙头老大,其污染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原来,“三环”走的是技术发展的环保之路。几年间,“三环”在高档优质出口陶瓷环保型生产基地、标准化原料基地、高档酒店瓷生产线、原有1.5亿件日用瓷生产线改造、煤气发生站4个项目的技改投入已达1.65亿元!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烧成方式,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煤,实现“煤改气”,同时配置静电除尘装置,并采用生化技术治理废水,循环利用,大大减少用水量。

技改投入是痛苦的,但“三环”体验的是“痛并快乐着”的滋味。因为陶瓷烧炼改煤为气,热量稳定,产品的质量上了几个档次,烧成的产品每件平均售价是0.9美元,是普通煤烧燧道窑产品的3倍!该公司去年陶瓷产量下降了4%,销售收入却上升了12%!同时,它把洁净的天空与河流还给了北流人民。

借助“三环榜样”的力量,北流市委、市政府引导陶瓷企业走上了全面提升之路。他们与陶瓷商会一起,组织企业到全国主要的陶瓷产区参观学习,推广企业应用煤气烧成技术,治理污水排放。圭江上游排污大户新世纪瓷业公司,借用“三环”的技术,投入了70多万元治理废水,实现了达标排放。“三环”不但献出技术,还斥资350万元,帮助炻瓷厂、华虹瓷业、东南瓷厂治理废水,充分显现老大哥的大家风范。玉洁瓷业公司是一家新办企业,“三环”用技术和管理与其合作,并参与收益分配,使该企业一年时间就基本上达到了“三环”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经济与环保,一个都不能少。”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两年前在北流考察时,就敏锐地察觉了北流经济发展的症结,并建议“管道燃气,北流要想办法搞”。

今年6月28日,北流城市管道燃气输配工程正式供气点火运行!北流成为广西第一个使用管道燃气的县市。由天津天联公司投资1.1亿元建成的这一项目,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也成为陶瓷产业“煤改气”“幻想时代”的终结者。

继“三环”之后,“财艺”、“仲礼”、“铭超”等陶瓷企业纷纷步入天然气管道铺设和窑炉的“煤改气”行列。与此同时,北流制订了一系列政策,用行政手段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通过“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办法,限制污染企业和高能耗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关闭污染严重企业,逐步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仅今年上半年,北流就责令4家企业停产,限期5家企业整改。

在陶瓷行业“绿色改造”如火如荼之际,水泥行业也悄然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今年4月30日,北流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约,海螺集团将举资15亿元,在北流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目前该企业已累计投入5700万元。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我国一项新的产业政策。在这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中,传统的高耗能立窑水泥,将面临技术改造或淘汰出局。北流引进“海螺”的用意显而易见,就是要通过“海螺”的带动,消化淘汰全市工艺落后的水泥企业,实现水泥产业的全面升级。

从“饥不择食”到“挑肥拣瘦”

盲目引进项目,使北流市充分感受到了“三高一低”带来的切肤之痛——土地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的加大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痛定思痛,北流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从“饥不择食”到“挑肥拣瘦”,凡不符合“三低一高”标准的企业,绝不引入北流。

在“针对性招商”、“拒绝垃圾企业”的理念引领下,今年上半年,北流累计引进项目3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3亿多元。项目大多涉及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水泥、日用陶瓷、房地产、旅游、制药、服装和制造业等。这些项目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科技含量与绿色环保。

除了前文提及的“嘉裕电子”、“天联燃气”、“海螺水泥”等项目外,还有泰国东马集团投资1亿元开发大容山旅游项目、法国永嘉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为益富华罐头食品公司科技改造项目、深圳晨光乳业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年产22万吨乳制品生产线和6.3万头饲养生产基地项目、“三环”与意大利合作投资3000万美元的高级日用瓷项目……

除陶瓷与水泥外,北流在接受东部产业转移的几年间,形成的主产业都在“三低一高”之列,一是皮革制品业,51家,年产值1.75亿元;二是毛织服装业,80家,年产值1.2亿元。在进行“针对性招商”的同时,北流也对城区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即将第二产业的工业企业撤到城郊,建立工业园区,而在城区内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还城区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北流市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竞争力强、富有活力的创业城市”。

目前,北流已确定了3个市属工业园区、10个镇级工业园区。其中,陶瓷工业园区被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已入园企业达39家,建成投产企业35家,在建项目4家。

相对而言,北流在农业上推行无公害绿色环保生产要比工业早,且已初见成效,一批无公害优质稻示范基地、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无公害养殖基地已经稳稳扎根北流,成为广西重要的生态示范县市之一。如今,北流工业又义无反顾走上了“绿色革命”之路。这一明智的抉择,将使北流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逆变的过程免不了阵痛,但经过痛苦的洗礼之后,破蛹而出的将是翩翩起舞的美丽彩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