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17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黄海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旗飘扬在蕉园林海 

——大寺镇那桑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纪实 


    这里,曾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今天我们走进钦北区大寺镇的那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香蕉林海、一幢幢贴着白色瓷砖的小洋楼、一山山茂密浓郁的荔枝林……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由于那桑村党支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先进性带领群众致富的缩影。近年来,那桑村党支部坚持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来抓。让党旗飘扬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自2001年以来,该村人均纯收入年均以9%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301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03%。 

                 办好一个“培训班” 

    在市场走一走,发现许多人购买那桑的香蕉。为什么那桑品牌深受广大市民酷爱呢?这主要是得益于该村党支部数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带来的结果。一直来,该村党支部把举办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作为党支部的一项计划来抓,从支书、村主任到村干部每年都积极跑广西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请专家、农艺师前来对农民进行香蕉优质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后期管理等技术培训2~3次。每次,村党支部书记都带头学,和农民一起细心听课,并认真做好笔记。参加培训后,党支部书记还带头在培训基地上实践,大家经过实践后,掌握了技术,种植香蕉如鱼得水,种出的香蕉品质越来越好,平均每棵香蕉产量比以往重5公斤左右,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0.2~0.4元/公斤,农民尝到了甜头,种蕉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农民在培训班的技术指导下,快速走上了致富路,如李仕双参加培训班学习后,种蕉3亩,今年收入2万元;林华芳种蕉3.5亩,今年收入2.3万元,他们均成为了种植香蕉致富大户。 

                 搞好一个“联合体” 

    培训班这条“金钥匙”帮助那桑村不少群众撬开了致富大门,但村党支部在给群众带来“金钥匙”的同时,又在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个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由个人带动群众才能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该村想到了以“党群致富联合体”的方式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在经济大潮中的致富能力,提高应对市场千变万化的风险抵御能力。该村由致富能人组成联合体,由联合体出资金、技术和种苗对其他未富的村民进行帮扶,带领他们通过项目致富。目前,该村已建成香蕉贩运公司、花卉种植联合体和圆肉加工联合体等联合体8个,联合农户112户,参与党员50名,参与群众355人。党群致富联合体成立后,在香蕉、花卉等种植、收购、流通等方面均有了专业队伍,香蕉、花卉等也卖得了好价钱,全村联合体年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年利润达160多万元。 

                 建立一个“文化粮仓”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该村党支部认识到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经济就难以发展,而经济发展了,更需要发展文化,让文化为经济发展服务。对此,村党支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派专人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购买了有关文学、科技、卫生、党建等内容的书籍1500多册,每天对村民开放。该村黄继成因为以前没有知识,种出的香蕉不畅销,收入不高,参加培训班学习后,他有了养青蛙的想法,并经常泡在图书室这个文化粮仓里专门学习研究青蛙养殖知识,很快就出了效益,所养的海南虎纹蛙年收入近3万元。该村像黄继成这样从文化粮仓汲取营养的就有近30位。 

                  打造一个新农村 

    
经济上去了,那桑村党支部又在策划一幅更大的蓝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那桑村打造成钦北区乃至全市性示范农村的样版。为了把“样版”搞好,该村党支部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根据本村实际、请建规委的同志进行新村规划后,该村明确了本村的定位:生态文明新村。在新村建设进程中,那桑村干部积极往上跑,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去年以来,该村共投入资金165万元,建成硬底化进村路和环村水泥路3000多米,规划建设了90套楼房。同时,集资2.5万元建设村委餐厅、卫生间、自来水、地板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该村又先后完善了村级舞台和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在农闲时间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