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 来源:罗城县委组织部 作者:吴婉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罗城组织部派两名选调生到我们村工作,他们利用自己学的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优势,在村里2000多亩彩虹谷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协调解决项目方、合作社以及村民利益诉求,帮我们制定和把关了土地流转、集体入股等协议的合法合规性,推动项目强村兴企富民。”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上朝村高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美婵连连赞叹。

  “我有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名好助理,年轻人激情很满,搭档开展工作很顺畅高效。”该县四把镇棉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徐钦宝乐开怀,“两年间,韦国毅和王瀚两位同志为村里谋划项目入库19个,争取了落地资金1053.54万元,还用活用好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修复水毁路面4条,安装70盏路灯照亮11个屯,为11个屯群众修建垃圾分类池,我们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东门镇古耀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牙家旺组织村内乡贤组成乡村振兴咨询组,发动三家民营企业捐赠乡村振兴资金65万元,动员村民捐赠乡村振兴资金38.5万元,推进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屯级水井公园建设、举办书画汇展等乡村建设工作。

  怀群镇伦洞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韦俊腾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展水稻、玉米、桑蚕等种养技术培训,有效转变群众以往高耗低产种养观念,高效推广惠农科技。……

  近年来,仫佬山乡的广袤大地上一批批刚刚踏出校门的选调生褪去“书生气”,转身投入乡村振兴重点村、重点项目建设村、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将“驻村”转变为“助村”、把“学历”转变为“能力”,在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等农村重点工作中锤炼过硬本领,绽放青春光彩。

  “村里面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繁杂,如党务村务、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两年来,积极参与谋划发展龙腾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致富;同时基本完成村屯环境卫生清理和整治,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在工作中获得了成长、长进了知识、总结了经验,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任职期满述职评议会上,小长安镇龙腾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甘建昌的发言令人动容。

  在工作中,该县到村任职选调生聚焦农村重点工作特点和到村任职建设需求提高工作标准,主动勇挑重担,学理论、学管理、学技术,在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的同时,又申请兼任驻村工作队员或者兼任包村干部,倾心研究工作难点,积极出谋划策,配合村“两委”全面参与各方面工作。选调生们任职村在创新发展乡村产业、应急处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多项重点工作均位居全县前列,点亮到村任职选调生品牌。

  一直以来,该县把选调生到村任职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对照自治区对到村任职选调生驻村工作的要求,明确选调生到村任职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等方面工作责任,实行“3+1”导师团结对帮带培养机制,为目前29名到村任职选调生配备一名县直部门导师、一名乡镇导师和一名村干部导师,教方法、传经验、带作风,帮助选调生摸清基层情况,指导选调生掌握并运用好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以提升服务基层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同时,常态化开展选调生座谈交流会,了解选调生思想、学习及到村开展工作情况,帮助纾困答疑,给予鼓励和引导。

  在服务保障方面,该县足额落实到村任职国情调研与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所在各乡镇党委、村后盾单位以及结对帮带三级导师督促指导选调生进农家、察实情,问需于民。到村任职选调生们准确把握群众期盼,将经费用于创新产业、开展村内特色产业培训、购置公共健身设施、垃圾桶、路灯等设施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0余件,优化服务效益。

  为提高到村任职选调生调查研究能力,该县组织部门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农村治理、基层党建等中心任务,研究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向调研课题清单。选调生们突出“解决问题”导向,通过走访、分析、深挖,切实掌握村情民意,目前已形成村情要素表29篇、综合情况报告29篇以及数据真实可靠、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国情调研报告24篇,为破解基层难题、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推进选调生基层锻炼全面提质增效。

  据了解,该县组织部门建立了选调生信息库,结合巡视巡查、督导检查、干部调研等,通过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征求意见、任期述职等方式,掌握选调生的专业、特长、能力和工作实绩,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把想干事、会干事的选调生纳入优秀干部库重点跟踪培养,对政治素质好、工作积极主动、敢冲敢闯、勇于创新的优先提拔重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