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叶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措施之一是“补短板”。“补短板”才能够大发展。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有五个方面:县域经济不强,民营经济不壮,科教与经济不融合,武汉之外不大,出口拉动不顺。去年8月22日,社会智库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大冶由上年93位上升到88位,宜都由上年98位上升到93位。湖北的县域经济发展要有特殊的发展思路与考核方式。不能够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

  县域经济要健康地发展,考核是一个重要的看得见的“政府的手”。2014年8月湖北省推出了《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客观、公正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这套方法在全国领先。

  一是科学分类。即以我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将全省纳入考核的80个县(市、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县(市、区)22个,即国家和省重点开发区域所在县(市、区)21个以及宜昌市夷陵区。

  第二类县(市、区)29个,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所在县(市、区)。第三类县(市)29个,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28个以及恩施市。

  二是分类指标。县域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分总量、人均、结构、绿色发展、速度、后劲、社会等七大类36项考核指标。第一类县(市、区)考核指标为其中34项,第二类县(市、区)考核指标为其中32项,第三类县(市)考核指标为其中33项。区别主要在于有没有考核GDP与人均GDP,有没有考核税收总量,有没有考核森林覆盖率与森林蓄积率,有没有考核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速度。

  三是评靠前者。这个办法适用于24个县级市,40个县,16个参照县级管理的区,共计80个单位。根据考核情况,每年度通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名、“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进位先进单位”5名。并给予一定奖励。

  这一套考核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根据省委政研室、省经信委、省统计局今年5月联合发布的《2015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我省县域GDP占全省GDP比重由2010年的56.5%升至2015年的60.3%,首次突破六成。“十二五”期间,我省县域GDP相继突破1万亿、1.5万亿,2015年达到1.78万亿元,年均增长11.8%,高出同期全省GDP增幅1.1个百分点。2015年GDP过300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20个,过500亿元的县市区为9个,比上年增加2个。

  好的考核制度,会带来好的发展结果。新的县域经济考核制度,增强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推动力。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从过去的一个冠军改变为三个冠军。也就是说,从一套标准转变为三套标准,争取成为本类的冠军成为各个单位的目标。

  二是把80个单位分成三类,增加了可比性。这些单位的工作目标相似,经济块头接近,才有可能同台竞技。就像拳击比赛中不同重量级的选手才能在一起比赛一样。

  三是三类中又各自按照成绩形成自己这个方阵的前列,最后形成80名中的前25名的优秀,让不同的县有了不同的奋斗目标,有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

  四是分类保障了中央各类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能。

  湖北的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兄弟省份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需要在分类指导基础上再实行“一县一策”的战略,有针对性地发展县域经济。不论哪个县,电商都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浙江丽水的“电商全域化”就值得我们学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