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6日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文/ 张亚飞 冉春轩 刘茂娇 图/冉春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塘坊镇双柏村田间割草养羊的贫困户  

  通城镇玉泉村贫困户在建新房  

  塘坊镇双柏村养羊场  

  塘坊镇双柏村光伏发电场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巫溪人深谙这个道理。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为了使贫困户实现可持续脱贫,巫溪将脱贫的关键锁定在摆脱“精神贫困”。

  “扶贫先扶志。”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表示,要把扶贫和扶志有效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得鼓志气、增信心。全县通过思想教育、制度激励等“扶志工程”,使贫困户有了脱贫的精气神,助力贫困户走上了可持续脱贫的康庄大道。

  1 溯源 “等、靠、要”成脱贫“顽疾”

  3月22日,天蒙蒙亮,家住巫溪县塘坊镇双柏村二村民组的杨世清便起床了,在给羊、猪、鸡、兔等家禽喂完食后,他来不及休息,又忙着到灶房生火做饭。

  如今,杨世清一家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全村脱贫学习的典范。

  曾几何时,杨世清及妻子可没有这样的志气。

  当时,全家住在四壁透风的两间D级危房里,床上的被盖都是烂的。夫妻俩就靠1亩坡地种点粮食,维持简单的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当扶贫工作队和村里来为他家规划脱贫时,杨世清和妻子都面露难色:“这辈子只好认命,凑合过算了。”

  回忆起当时的近况,杨世清直摇头。

  “其实,不仅杨世清家对脱贫缺乏信心,全村绝大多数的贫困户都没有靠自己双手改变贫困现状的志气。”双柏村党支部书记向正先说。

  向正先介绍,两年前,全村90户建卡贫困户中,主动外出务工挣钱的只有10多户,家里产业发展为零。贫困户常到村里找干部,要低保,要几十元钱的补助,等着国家政策来救助。

  向正先说,除贫困户没有靠自己双手改变贫困现状的志气外,就连村两委班子也缺乏带领群众通过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等、靠、要”成为脱贫的最大“顽疾”。

  而缺乏志气靠自己努力来改变贫困现状的并非双柏村一个村。巫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熊莉,也在帮扶贫困户过程中看到这一问题。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巫溪县委宣传部定点帮扶通城镇玉泉村,熊莉也对口帮扶了5户贫困户。

  贫困户李明金就是熊莉对口帮扶中的其中一户。李明金一家住在两间危房里,熊莉第一次到他家了解情况时,就见到房檐下堆着10多袋变成硬块早已过期的水泥。村干部说,这是10年前就帮他家买来准备改造房屋用的,可他以缺乏资金为由,就是不愿改造,并提出只要村里帮他把建房的钱找好,他才答应。

  此次脱贫攻坚中,扶贫工作队在为李明金进行脱贫的产业发展和房屋改造规划时,李明金也左推右挡,没有信心。

  “如果不把贫困户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就是暂时帮助他们越过了贫困线,也会很快返贫。”在了解了全村贫困户的现状后,熊莉对扶贫工作队的队员和村干部说。

  2 挖根 “扶志工程”直捣贫困源头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致贫又不能脱贫的根源在于缺乏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困状况的志气。熊莉说,因此脱贫攻坚得先把贫困户脱贫的志气扶起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委宣传部决定首先在所帮扶的玉泉村,同时选择了双柏村等几个村,开展“扶志工程”的试点。

  “扶志工程”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扶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二是扶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起自立自强的志气。

  在对村两委班子的“扶志”中,在玉泉、双柏等几个试点村,扶贫工作队组织村干部到邻近地区通过产业脱贫的典型村和户去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在走出去的同时,又请一些专家进村,对村里的发展资源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对贫困户的扶志上,县委宣传部和所属乡镇则通过组织田间好人故事宣讲队,用县内农民中的励志人物故事、用身边的典型引导贫困户树立起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贫困现状的信心。

  与思想上扶志相配套,还从制度上建立起激励机制,鼓励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增收。

  这一直捣贫困源头的“扶志工程”,首先是扶起了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通过改变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在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中,通城镇玉泉村不仅按脱贫攻坚标准,把通畅公路修进了村,还将硬化公路修进了村民组。目前,全村共硬化公路19.3公里,几乎所有的村组公路都实现了硬化。

  塘坊镇双柏村在改善基础设施中,让全村的村民和贫困户参与进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扶起他们自立自强,不再“等、靠、要”的志气。目前,村里硬化了12公里的进村公路,使全村80%的户出门100米内就能到公路边。在修建硬化公路中,除国家的脱贫资金外,其中1/4的投资是由村民和贫困户自己出。这个村在改善饮用水条件中,全都吃上了自来水,其主水管由水务部门投资建好后,到各家各户的引水支管都由自己出。

  3 立志 激励自立自强脱贫信心

  “扶志工程”已扶起了不少贫困户自立自强的志气,树立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的信心。

  在让通城镇玉泉村二村民组的李明金树立起自立自强信心中,熊莉先后6次到他家,向他灌输只要自己努力,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扶贫干部的帮助,就一定能够改变贫困的现状的思想。同时,利用危旧房改造等政策,帮助他筹集起大部分建房资金,由他自己筹集不足部分。

  在帮扶干部和村里的反复帮助下,李明金有了脱贫的信心后,首先改变住房。原定计划只修建一层的新房,但当这一层新房修好后,见到别的贫困户都修了一楼一底,他也不甘落后,又想法筹集资金,在原有的一层上加修了一层。

  在改变住房的同时,在镇村的帮助下,李明金种起了3亩地的商品蔬菜,有了产业收入。

  玉泉村五村民组建卡贫困户王洪才家里没有任何产业,只养了1头耕地的牛。去年,在村里的帮助下,他树立起自立自强的志气,向村支书借了2500元,又利用专项产业扶持资金,种了10亩烤烟。一年下来,他家收入了3万多元,实现了越线脱贫。

  “2015年,我们全村的75户建卡贫困户在树立起自立自强的脱贫信心后,有一半的贫困户都种植起烤烟,其余未种烤烟的户中,只要有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玉泉村村支书说,去年一年,就有2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人只要立了志,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办不成的事。”玉泉村一村民组建卡贫困户李远香是一名妇女,自己没有能力种烤烟,但却也立志改变了贫困的现状。

  她白天到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的烤烟地里打工,每天有50元的工钱,然后又利用早晚时间在家里养猪。在烤烟种植大户烤烟园里打工,一年下来,她收入了7000多元;自己养的猪也获得了较好的收入,前不久,卖出一头400多斤重的肥猪,就收入了3000多元。

  4 攻坚 靠双手实现可持续脱贫

  “不靠国家救助,只需政府扶助,主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这一观念已在村里的贫困户中扎下根来。”向正先说,“扶志工程”为村里的脱贫攻坚、为贫困户实现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龚敬平原是塘坊镇双柏村里的一位贫困户,在外打工多年。3年前,他回到村里,借了3万多元,开始种草养羊,从养100余只开始逐步扩大规模。去年,他又借贷了30万元,办起了一座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有280多只种羊、60只商品羊的养殖场。

  通过养殖山羊脱贫,并开始致富的龚敬平被村里作为典型,向缺乏脱贫信心的贫困户推广。村里的贫困户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的希望,增强了信心后,也开始从养羊、种植商品蔬菜等入手,发展可持续脱贫的增收产业。

  立志通过养殖山羊富起来的龚敬平在村里的引导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山羊脱贫。镇村帮助他设置了一种“借羊还羊”的方式,先由他免费提供10只小母羊给贫困户,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防疫等服务。3年后,由借羊户还回10只母羊和10只小羊羔,繁殖起来的山羊就由借羊户自己卖钱。

  去年,龚敬平用“借羊还羊”的方式帮助周边22户贫困户养起了山羊。目前,这22户贫困户都有了养殖山羊的收入。

  “目前为止,全村90户建卡贫困户中,有46户养殖起山羊,24户建起了光伏发电产业,40户种植起商品蔬菜。有的困难户还同时搞起了养殖山羊和光伏发电产业。”向正先说,这些产业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带来上万元的稳定收入。

  在通城镇玉泉村,有了自立自强志气的贫困户也从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入手,种植烤烟、青翠李、优质核桃、蔬菜等。目前,全村利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已栽种下1000多亩青翠李、2000亩核桃,这两项产业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户。

  文/ 张亚飞 冉春轩 刘茂娇 图/冉春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