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湖北通山9月20日电(记者王斯敏、曲一琳、夏静)由光明日报社、湖北省政府金融办、咸宁市政府、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通山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县域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座谈会近日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召开。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以通山县成功实施并被湖北全省试点推广的县域金融工程为聚焦点,对如何以县域金融工程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展开研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谋新途。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曹广晶在致辞中指出,县域金融工程通过金融创新和制度变革激发金融活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通山2013年开始县域金融工程试验,今年在全省2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明年将推广到全省。下一步,省政府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发言认为,由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制定并指导实施的通山县域金融工程取得成功,凸显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价值与作用。智库评价的核心标准是产品质量与政策影响力,而通山、咸宁、湖北三级政府所具有的改革创新意识、主动借助智库“外脑”谋求发展的可贵精神、对一项事业持之以恒深入推进的决心与信心,打通了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渠道,树立了地方政府借助智库力量发展经济的成功典范。
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教授介绍了县域金融工程的思路、经验与未来构想,湖北省金融办主任刘美频介绍了省政府支持县域金融工程的具体举措,通山县委书记杜文清总结了通山实施此工程的过程与收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刘锡良、中国区域金融学会会长杨德勇等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也从各自角度畅谈感受、提出意见建议。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为中国县域金融工程寻找实践新路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现实课题。2014年7月25日,湖北省召开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推广通山县域金融工程试点经验。 【详细】
为中国县域金融工程寻找实践新路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现实课题。2014年7月25日,湖北省召开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向全省推广通山县域金融工程试点经验。这标志着由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牵 【详细】
山东省县域金融创新试点扩面提质
“虹吸效应”曾一度是我省金融业的显著特征:城市聚集了丰富的金融资源,全省有约三分之二县(市)的存贷款、直接融资、保费收入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与其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地位不符,县域金融业一直存在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详细】
农村金融结构性风险凸显 县域金融压力加大
今年上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整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下半年,新业态、新改革和新转变将为该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整体经营压力也将凸显。 【详细】
聚焦来宾工业系列报道之政企同心促发展
今年5月14日,我市下发《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千方百计做好稳增长工作的意见》(简称“49条”政策),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49条”政策明确提出“加大对工业的扶持力度、奖励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