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0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委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群众文化休闲中心——和园

  群众文化休闲中心——和园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的东岭村,是新时期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东岭人在村党委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矢志不渝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坚持“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创新体制;坚持“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把一个贫穷落后,偷盗、吸毒、赌博现象严重的自然村发展建设成为“中国农村经济10强村”、“全国文明村”,并很快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东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被誉为“西部第一村”。

  一、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

  东岭村隶属于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地处宝鸡市区东郊,全村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 现有村民210户, 812人。

  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陈仓镇联盟村最穷的一个村民小组,人均土地不到3分。乡亲们主要靠种菜、卖菜过日子。由于东岭是濒临渭河的一道高岭,土地瘠薄,产出比别的村民小组都低,村民生活贫苦。当时的民谣说“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的乡镇企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联盟村利用宝鸡近郊的地理优势,也办起许多企业。只有七八个人,靠着加工水桶、烟囱,为城市单位打短工的联盟服务部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这家小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几乎散摊,村委会研究让担任保管员的李黑记承包。1990年,这个已更名为东岭铆焊机械厂的组办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此后,他们把经营范围从钢材加工扩展到钢材贸易,很快把经营网点扩大到全省各地,1993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

  这时,在小富即安、“分光吃净”的小农经济思想支配下,组企、村企矛盾加剧,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阻力。在市、区党政领导关心、支持下,东岭从1994年开始试行“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新模式,缓解了这种矛盾。随后金台区委、区政府又经过研究,把东岭从联盟村独立出来,单独成行政村建制。李黑记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并将个人承包经营积累的6000多万元资金全部捐献给了村集体,作为东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本金。

  “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新体制避免了许多因体制不顺产生的矛盾,村集体和东岭企业集团齐心谋发展,成为东岭村崛起的体制保证。

  东岭在企业发展上经历了小加工起步、大流通发展、工业化扩张“三步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三个“开阔”的特点:一是开阔的视野,把东岭发展的目标定位在与华西村、长江村等全国一流水平的城镇标准上,在95年就提出老村子维持原有格局,不再新建。移风易俗,倡导、实行一孩化,抓住典型纠正婚丧事大操大办。走共同富裕道路,“下放款”优先发给老人、小孩,每年兑现。二是开阔的胸怀,东岭村八十年代搞金属制品,九十年代搞钢材经营, 2000年发展大工业,用了10年时间。事业需要杰出、优秀人才,东岭人破除了农民意识,提出“容天下人,干天下事”的思想,利用改革打破人才单位、部门、地区的局限,从全国挑选人才,一批又一批人才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东岭。三是开阔的心地。东岭发展后,村党委提出东岭“负有社会、经济、政治三大责任”。近五年东岭累计纳税30多亿。在参与国企改革中,为了使濒临破产的国企起死回生,东岭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仅在略钢就投了10多个亿。在经济责任方面,职工患大病、家里受灾,村上、集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前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工厂停产情况下,东岭全力保职工稳定,没有拖欠工资问题发生。在政治责任方面,村上2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为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东岭还积极支持当地城市建设、抗震救灾、助学、扶贫、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近五年先后捐献资金2亿元。支持市政府的民心工程,为渭河石鼓廊桥项目建设捐款8000万元。

  随着东岭企业的发展,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都在企业上班。村办企业东岭集团现已发展成为陕西省最大规模民营企业,拥有总资产312亿元、员工1.8万名、核心企业40多家,形成金属冶炼、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等六大产业板块。 2012年,村办企业东岭集团实现总收入491亿元、利税超过10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连续十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2013年名列第217位。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东岭经历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东岭人投石问路,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一方面,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难题,同时为国企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无业人员打造就业平台。另一方面,以工促农,共同发展,以东岭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并改变祖祖辈辈的习俗,培养新时代的农民。

  东岭原处在城乡结合部,为适应宝鸡大城市建设的发展,东岭村承担起了宝鸡东大门建设的重任,结合“城中村”改造,明确思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1995年前,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村民翻建的二层民居,兼有出租房。村庄只是统一了街道,排污不畅,供电不足,道路坑洼不平。经过规划,东岭先是投资80万元整修和硬化了村内5条主干道和24条巷道;接着在全村安装、接通了自来水管;对村里和厂区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四季常青。同时,建成全省第一家“电气化示范村”。

  2001年,东岭邀请设计院对东岭新村进行规化设计,投资4200多万元建成了6栋仿欧式结构的村民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3.5万㎡,所有村民和企业部分干部户均一套,面积在130㎡以上,并成为全省首家“数字电视村”。又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2006年后,结合更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东岭投资10多亿元,实施“东岭新时代”一、二期住宅工程,使东岭绿色文明小区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楼群达到34栋。2009年冬季投资1500万元,在小区辟出3300平方米土地,请苏州苏园古建园林公司设计、施工,建造了供村民休憩、观赏、游览的苏式“和园”。

  2012年,新东岭城市综合体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开发建设。项目位于宝鸡东大门区域,毗邻西宝高速路出口,总建筑面积约310万平方米。新东岭城市综合体邀请国际一线团队担当规划设计,并结合各地块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形成商业中心、中央商务区、文化教育集群、旅游集群、生态居住五大城市功能集群。

  国家和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和关注东岭的超常规发展、多次前来视察、调研,东岭“现象”、“效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2009年4月,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清华、北大的几位经济学家,在深入东岭村(集团)考察、调研后,发表了他们的感受和见解:“东岭从传统农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改变了农民,东岭人已经变成了产业工人,东岭村也已变成宝鸡城市的一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出了这样一个示范典型,意义非常重大”。

  三、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切实解决群众民生问题

  东岭党委村在狠抓经济发展不放松的同时,提出“民生无小事”、“发展为了村民、员工、发展依靠村民、员工,发展成果由村民、员工共享”的思路。在东岭经济快速发展中,东岭村实现了共同富裕。目前村民的收入构成为:一是股份分红,改制时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坚持按20%兑现分红;二是工资收入,在企业上班的人工资收入从四万到十几万不等;三是集体分红,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体分红1.4万元,60岁以上老人还多2000元退休费;四是集资分红,村民手上有些闲钱,交给企业用于扩张和建设,每年按10%的红利分红;五是租赁收入,村民把多余的楼宇对外出租收益。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人均住房面积100平米,户均资产达到150万元。同时,东岭每年从贡献突出的企业员工中吸收新村民,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全省独一的“村民待遇”。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东岭人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文化阵地网络建设,村老年协会、家长学校、幼儿园,以及合唱团、自乐班、秧歌队、秦曲队、管乐队、舞蹈队等,组织引导、培养村民及子女建立了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未发生黄、赌、毒和邪(教)问题。村上建起了多功能活动室、游乐场、灯光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经常开展比赛活动。东岭村成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和驻地高校、部队的教学基地,还获得了“治安模范村”、“敬老模范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从2002年起,全体村民就由传统的农家小院,搬进了新东岭宽敞明亮、各种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现在每家都有二到三套住房,人均面积超过100平方,居住条件超过城里人,新兴、繁荣的东岭社区,使东岭人完全融入城市,农村已成为大家对过去的记忆。村上小孩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考上大学,实行奖励;毕业返回东岭工作,村上返还全部学费。村里390多名成年劳动力,95%以上都在集团上班,老年人实行退休制度。在企业上班的村民和其他员工都享受养老、医疗、工伤、计划生育等保险。村上、集团还多次组织村民、员工到日本、欧洲、港澳等考察、学习、旅游。

  东岭村以其突出的富裕、文明程度赢得社会肯定,先后被命名表彰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十大过百亿元村”、“中国经济10强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华十大爱心村”等。

  四、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功能,实行规范民主管理

  在“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创新管理模式框架下,东岭人适应新的变化,努力改善服务功能,认真实行民主管理。党委会和村委会、村上和企业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发挥集体智慧,实行民主决策;完善村务、厂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村民、员工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了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机制,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和监督权,村上、企业干部配备任用、生产经营管理,也充分体现民主、民意。

  从东岭独立设行政村,组建村、企党政领导班子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即东岭集团党委,又是东岭村党委,分工两名党委委员专门负责村上的事务。按照党章、“村民选举法”规定,每3年如期召开一次党代会、村民代表大会,每次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进行。在党委会、村委会四次换届中,党员和村民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参与率达到95%以上。选举工作公开、公正,党政领导班子在党员、村民、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办理村级事务和公共事务方面,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分别成立了由村民代表7人组成的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事务管理规定。以村民代表会为主要形式,拓宽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渠道,讨论决策村上公共事务、公益事业、重大的事务以及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使村民依法享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东岭村党委和村委会认真实行村务公开,做到村情、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干部报酬、村民收入分配、住宅分配、物业收费、评选先进、计划生育指标,奖罚事项等一律公开,设立公布栏,公之于众。他们将村上社会事务划分为:建设规划事务,物业管理事务,民政事务,民兵兵役事务,人口管理事务,环境卫生事务,妇幼老残事务,文化教育事务,治安管理事务等九个类别,按村委会成员分工落实管理责任,使村上各项社会事务真正做到公开程序化、规范化。

  集团党委和董事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事务中,同样实行了规范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企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建设、投资、技改项目,干部任用和社会事务等重大决策、决定,也都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体现了民主管理和监督。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