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26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济日报记者 孟宪江 赖永峰

    作为直接操作县域经济发展的县级党委、政府,如何通过市场运作、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等手段,定位和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主导产业,是摆在县(市)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江西省南昌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在江西乃至中部县市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外客商所瞩目。2004年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5.6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2亿元,实现双增“1亿元”,在2004年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江西省榜首,成为江西省的“首府首县”。

    但与东部地区发达县市相比,南昌县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正因为此,南昌县在成绩面前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欢欣鼓舞,而是冷静地对照先进,用理性的思维来给自己重新定位,并找准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于是,当记者来南昌采访的时候,就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

    从全国看自己

    面对南昌县的经济发展,下一步如何布局摆阵,县委县政府着实费了不少脑筋。包括刚刚举办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南昌)论坛,都成为南昌县摆脱发展滞后而采取的一个战略举措、创造的一次机会。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南昌县有着强烈的又是理性的发展欲望。说到理性,是因为南昌县在面向未来给自己定位的时候,脚跟不仅是站在自己的版图上,而且是把自己放在江西省、放在中部地区、甚至于放在全国全世界的棋盘上来统筹考虑的。

    南昌县县长张晓方说,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百强县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第四届百强县(市)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为164.7亿元、7.6亿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5.14倍、6.291倍;二、三产业主体地位突出,三次产业比为11.8:55.3:32.9。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2003年,南昌县实现GDP73.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人均GDP8153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6.97:35.06:37.97。与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比较,GDP为百强县的44.8%,地方财政收入为32.4%,一产比重高15.17个百分点,二产低20.24个百分点,三产高5.07个百分点。与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100位的河北藁城市比,南昌县比藁城市人口多15万,GDP低37.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低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395元。

    他告诉记者,拼争全国“百强县”,对南昌县来说,既是个高远的目标,又是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

    以特色定产业

    集聚特色产业,并打通各个产业间的通道,使之产生关联性、协同性、互动性,以此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实现县域经济的中部突破。这是县委书记杨伟东的打算。

    他说,目前,东部地区在快速发展中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产业的梯度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最佳区位就是中部,那么作为南昌市郊区的南昌县也应该是最有条件的。这便是南昌县加速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南昌县在孵化培育主导产业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开放型经济思路,强化县域经资源整合和集中利用,实施“三个转移”战略,即工业向南昌小蓝工业园区转移,农民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农业向“两园两带”转移。

    尤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南昌县贯彻省委、省政府大开放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依托县城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的战略思维,按照市委、市政府把南昌建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战略部署,举全县之力,打造南昌小蓝工业园区。

    南昌县依托江铃集团,引进了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入驻工业园区,建设江铃控股汽车整车配套项目,实现强强联手,加上园区原有近10家汽车产业零部件企业,走出了一条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南昌小蓝工业园汽车工业城正在兴起。

    此外,以汇仁集团、江西国药、江西制药、南昌制药、三鑫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医器产业,以煌上煌集团、金鼎烤卤、小蓝禽蛋、众多饲料企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产业,也正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

    放眼今日南昌县,处处涌动着见贤思齐、见强思超、学赶先进、创业致富的热潮,由全民创业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愈加凸显。南昌县正逐步成为“外商来赣投资首选之地”和“江西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

    在把握农业、工业、城市三产互动发展的对接点上,南昌县通过园区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村人口进厂变工人,通过县城房产业开发和服务业发展,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变居民,通过引进、整合园区一批精深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业初产品变制成品,推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目标带来动力

    站在全国看南昌,县委、县政府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性的慎重的思考,确立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拼争全国“百强县市”、“文明县城”。

    南昌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这样的战略目标,他们的依据在哪里,他们又为什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南昌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除了有高涨的热情和信心之外,还有着不同一般的科学精神。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之下的。

    下面就是他们的依据和信心之源:

    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争创百强县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全国处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期,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企业“退沿进中”,为地处中部地区的南昌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其次,近几年来,伴随着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南昌在全省的率先崛起,特别是与“长珠闽”经济圈的快速对接,为南昌县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争创百强县积攒了强大张力。南昌县为全省的“首府首县”,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前茅,正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南昌县三面环绕省会南昌城区,直接承接着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区位优势明显。

    浓厚的发展氛围为争创百强县蕴含了强大活力。依据历届百强县主要指标的平均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预计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100位的GDP为15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为7.5亿元左右。2004年南昌县GDP实现87.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2亿元,若在今后三年,GDP年增速不低于19.9%,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速不低于31.2%,则2007年南昌县GDP可达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可达7.5亿元。近两年,南昌县GDP、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6.6%、38.1%,并呈现出逐年加速的态势,要实现上述增速,完全有可能。

    “借得东风催春雨,乾坤万象更峥嵘”。红土地上的南昌县,如今在总结以往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在成绩中找到差距,明确了方向,又一次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江铃集团目前已有8个分公司进驻南昌县,图为汽车生产车间一角。永锋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