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14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汉发 赵志勇 徐哲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实用技术育出三千致富能手

  “这10亩双孢菇,是县农技推广中心介绍的新品种,一年下来净赚了2万多元。”近日,记者走进河北省赵县南泥河村,见到“蘑菇大王”张同锁。提起蘑菇大棚,他就乐得合不上嘴。西大章村“西瓜老板”王现辉也在一边插了话,“俺那25亩大棚西瓜是早熟嫁接新品种,每亩比一般西瓜多卖400元,去年收入5万多元。”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全县靠科技致富、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各类农民“致富能手”超过了3000人。

    赵县从培训农民成才入手,不断完善科技帮扶机制,使科技下乡经常化、制度化、实用化,按照“农民点题,政府点将”的思路,由县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成立了12支科技服务小分队,针对农民的科技需求,常年到生产一线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并通过科技咨询、田间指导、物资地头供应等多种形式把实用技术、名特优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让科技下乡成为了真正的“常下乡”。

    100多名农口部门的科技人员还分别和16个乡镇的100多个科技示范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结成了“科技亲家”,为他们提供主动辅导加“订单”式服务。

    为保证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赵县建立了科技人员帮扶工作档案,将每个科技人员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及解决问题情况及时入档,年终根据档案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该县还把这些“致富能手”纳入县科技人才的管理范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帮带作用,鼓励这些种养大户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主动邀请“穷亲”入伙,发展规模种养。姚二中是该县疙塔头村人,他在县水务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村里承包了一片废窑坑搞金鱼养殖,由刚开始的养殖面积3亩,发展到现在的30亩,年产值达1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一些农民也纷纷搞起了金鱼养殖。该县南柏社村农民贾须禄在畜牧局科技人员的帮扶下发展养猪业,几年下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猪状元”。富起来的他成立了三农养殖公司,大力扶持贫困户开展养猪业,提供仔猪供应、技术指导、疾病防疫、饲料供应等综合服务。在他的帮助下,已有90多户农民养猪大户靠养猪发财,零散户达到了1700家,覆盖了赵县,辐射到栾城、宁晋等周边县。  
   
 
                             来源:经济日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