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00多个“七站八所”退出财政供养系列,7万人走上社会化服务路子

  人民日报武汉6月6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芒种时节,荆楚大地一派繁忙。湖北省远安县茅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员陈振海这些天走村串户,上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两个月前,远安县112个村的456个公益项目公开竞标,协议服务经费259万元。陈振海以每亩0.93元的单价,竞得了9个村1.6万余亩粮油作物的服务订单。他每完成一个服务项目,农民签字认可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费。
  这种被形象地称为“政府埋单、农民签单”的农技服务形式,不仅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也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得到直接的服务。远安县委书记马学军告诉记者,政府把过去“养人”的经费用来“养事”,基本解决了农技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为农民办了大事。
  湖北省委、省政府从2003年底开始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年多来,全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重组乡镇政府职能,将原来乡镇政府承担的行政职能分别并入“三办”(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办公室),行政执法职能由县(市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财政提供经费保障,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
  农业税费在逐步减少并取消的过程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为了满足农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湖北以乡镇农技站改革为主线,引导乡镇直属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乡镇除财政所以外的农技站、建管站、水利站等“七站八所”,在清退非在编人员的基础上逐步转为自主经营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改变过去以事业费“养人”的做法,采取“以钱养事”的市场化运行模式,以“养事”项目定支出,以考核结果定报酬,以办事质量定奖惩。目前,全省乡镇“七站八所”已有7万人通过改革走上社会化服务的路子。
  在率先对“七站八所”进行改革的咸宁市咸安区,乡镇农技站全部转制为农技服务中心。今年,全区38万亩耕地,由区政府聘请36名农技人员提供服务。农技人员自筹资金购置农业机械,为农民提供机耕、机收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过去吃“财政饭”的农技员如今把自身利益与农民利益捆在一起,积极推广各项实用新技术,去年咸安区发展轻型栽培水稻10万亩,农民直接增收超过1200万元。
  为了让农民享受更好的农技服务,湖北省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今年,省政府对46个粮食主产县按每个乡镇3万元的标准,安排了专项资金。与此同时,湖北以乡镇畜牧站、计生站等转制为突破口,加强对农民的公益性社会服务。
  改革也为乡镇“松了绑”,改革后的乡镇办事机构比原来减少10个,并把不该管、管不了的职能剥离出来,使乡镇的主要精力由以前的“催粮收款”转移到为农民服务上来。安陆市15个乡镇、办事处共组建各类服务公司120个,有近700人从事公益性服务活动。
  目前,湖北省每个乡镇机关干部平均人数由52.7人下降到38.6人;原有1186个“七站八所”普遍实现了“三换两退”(单位换牌子、换章子、换体制;人员全部退出人事编制管理,退出财政供养系列)。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实现了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07日 第一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