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11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欧阳方兴 瞿长福 

  
     编者按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四个换位”的发展战略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四个换位”是什么?齐齐哈尔市委书记杨信说,就是在农业内部结构上推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换位,在产业结构上推进农业和工业换位,在劳动力布局上推进一产业和二三产业换位,在所有制比重上推进单一公有制与多种经济成分换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齐齐哈尔市扭转了“农业大、工业小、财政弱、百姓穷”的局面,出现了工兴农旺、经济抬头的态势。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说:“齐齐哈尔‘四个换位’提得很好,切合实际,要进行总结、完善、坚持、实践,适当时候,可上升为全省的思路。”本报记者目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种植业和畜牧业换位

    齐齐哈尔市根据“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如此,既涵养了生态,又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饲料,一举两得。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齐齐哈尔市把发展畜牧业摆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实现由副到主的快速换位。

    畜牧经济产业化。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国内外一批知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齐齐哈尔,全市基本形成了四大畜牧产业链,即以光明、伊利、飞鹤、汇源、纽迪希亚为龙头的乳制品产业链。

    推进规模经营。全市共建奶牛养殖示范园区2个、养殖小区8个、家庭养殖场196个;生猪饲养量3万头,养殖小区1个、1000头至5000头养殖小区18个、500头以上家庭养殖场27个;各类养殖专业户9.3万户。

    今年一季度,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2.3%。富裕县奶牛存栏超9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1.5%,农民人均奶牛业收入1020元。

    农业和工业换位

    齐齐哈尔在引导农民走出土地增收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工业企业发展。近三年全市落实招商引资超亿元项目58个,计划已投资138.7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以上、税金13亿元以上。去年全市有年缴税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33户,其中35%的企业来自于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发展企业。去年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7102个,到位资金95.8亿元,同比增长15.4%。香港嘉财、百江和辽宁特钢、上海中产经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齐齐哈尔。

    科技进步提升企业。2004年全年实施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146项,取得科技成果106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户,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4.75亿元,分别增长50.4%和5.1%。

    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结合实施行政许可法,审批事项能减少的减到最少,应取消的全部取消。与此同时,还采取选派干部跟踪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行风建设等举措,积极为群众、为投资者、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群众满意的多了,企业满意的多了,外来投资者满意的多了。

    一产业和二、三产业换位

    齐齐哈尔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早,落得实,成效好。早在2001年5月,齐市就在全省率先制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案》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办法》,从而大大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他们把劳动力作为一种“名牌商品”来经营,下大气力抓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如今,依安县的“靓心大姐”响誉京城;福建省厦门市的出租车司机有近千人来自齐齐哈尔,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受到当地市民的称赞。

    抓劳动力转移,实质是抓劳动力商品的经营和出售。齐齐哈尔市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三农”问题很难解决。为此,齐市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家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突出打造四个平台。

    打造市场对接平台。大力开发国内外劳务市场,已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94个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带头出去搞对接,中介组织、劳力经纪人搞对接、“能人”带动搞对接、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创建品牌搞对接、培训机构搞对接、劳动力档案网上搞对接等多种途径,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依安县2004年3月召开本县劳务输出对接大会,省内外200家企业、1000多县乡村干部、20000名农民参加,11986名农民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协议。

    公有制与多种经济成分换位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也已证明,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形式。基于此,齐齐哈尔市把民营经济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采取综合性措施强力推进。

    跳出“三农”抓“三农”,“三农”才能上水平。通过多年的实践,借鉴发达省市的经验,齐齐哈尔人逐渐认识到企业对农村发展的至关重要性。用他们的话说,抓企业就是抓发展,抓企业就是抓财源,抓企业就是抓就业,抓企业就是抓稳定,抓好企业就是抓住了农村发展的“牛鼻子”。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继“四个换位”之后,齐齐哈尔市又提出了“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战略。到去年末,齐市就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15户,市级龙头企业71户,实现产值43.7亿元,上缴税金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5.6%。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奶牛家庭养殖业主。呼伦贝尔市计划实施两个“百万工程”,力争实现“双百万”目标,即“百万吨牛奶”计划和“百万头奶牛”计划。刘兆明摄 
  
   
 
                           来源:经济日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