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仲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盖草帘、安锅炉,瓜农种田有讲究

  “大叔,您这么大年纪,还抢这些宣传资料干吗?”

  在陕西大荔县绿色瓜果菜博览会现场,我在一堆抢领宣传材料的人群中,碰到了年过60的陈大叔。

  陈大叔从手中一大摞抢到的资料中随便抽出两张,“你看,这张写的是大棚种植哈密瓜的技术要领,这张呢,是反季节黄瓜的市场行情。有了这些,我就知道自己该种什么,怎么种了。”

  在大荔,许多农民都能讲出瓜果菜绿色无公害科学栽培的“一二三”来,而且他们把这些技术都用到了田间地头。

  钻进朝邑镇朝邑村哈密瓜日光温室大棚,一股热浪直扑眼镜,我顿时什么也看不见了。村民陈秦安乐起来:“你戴着眼镜还敢往里钻?这温室白天太阳晒,到了晚上,用草帘盖,棚内温度一天到晚都能保持在38度上下。”接着,他头头是道地介绍起来:“我们的棚是越建越大,塑料膜层也越盖越厚。大棚里暖烘烘的,这里的哈密瓜,等于一天到晚都晒着太阳,能比普通哈密瓜提前一个来月上市。”

  在双泉镇,瓜农们更是棋高一招。他们在大棚内安装锅炉,把水暖管道埋进土壤,使土壤升温,让哈密瓜提前上市。眼下,这里的哈密瓜还没完全成熟,就已被来自浙江、上海、广东的客商抢订一空。

  严施肥、慎用药,绿色产品有高招

  在冯村镇南堡村采访大棚黄瓜种植时,村民热情地摘下一根黄瓜,让我尝个鲜。我心里直犯嘀咕:不吃吧,辜负了老乡的一片盛情,可这刚摘下来的黄瓜,不浸泡清洗能吃吗?

  “我们的黄瓜一天一摘,绝对没有农药残留。我们这里的农民干农活,现在都是绿色无公害规范操作。”瓜果大王李树渺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我们的黄瓜施的是农家肥,用臭氧机杀菌,用黄板诱杀灭虫,你就放心吃吧!”

  那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我咬了一大口,水嫩水嫩的,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就这黄瓜,1公斤能卖3元多呢!”村民程平虎告诉记者,他光卖黄瓜一天就能卖100多元,最多时卖过上千元。

  这只是大荔县实施农产品“绿色工程”结出的累累硕果中的一小串。在大荔,有机磷农药、污染水源和激素生产调节剂都被严格禁止使用,过量施用化肥也不允许,县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定期抽验检测,确保真正做到绿色无公害。

  而石槽乡马一村农民马师哲,则用自己的行动给农田里的“生态经济学”做了很好的注解。他平沙造田,把126亩寸草不生的沙滩改造成梨枣园,又在园里套种高蛋白牧草40多亩,养了160多头猪。他用猪粪搞沼气,利用沼渣为果树施肥。这种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果—牧—沼—肥”四位一体,已占全县瓜果菜总面积的22%。

  正是采用无公害科学栽培方法,大荔的瓜果菜“绿”了起来。近几年,大荔县大力发展反季节绿色农业,一举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瓜果菜基地,全县初步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今的大荔,农民充分尝到了反季节瓜果菜的甜头。主产区农民种植反季节瓜果菜人均增收2200元,以大棚黄瓜闻名的冯村镇平王村,仅黄瓜一项人均增收1300元。埝桥乡阿河村妇女干部赵慧贤种植的大棚油桃年纯收入超过了8000元,解决了她儿子上大学的学费,她告诉记者:“现在绿色瓜果菜越来越好卖了,咱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绿色食品年销售额860多亿元(链接)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2836家企业的649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物总量达460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产地监测面积596万公顷。绿色食品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2004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的合格率为97.8%。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15日 第六版)

  

   相关新闻:迎接绿色食品大发展时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