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4月06日 来源: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外贸出口有史以来首次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农民收入首次以两位数的速度大幅增长,全南县以串串喜人成绩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这表明,该县富有个性的发展思路,使县域经济开始进入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解放思想:从政治层面转向经济发展

    全南县曾集中开展过多次解放思想活动,向外地学过很多,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大。如果不跳出狭隘的地域框框谈解放思想,思想就永远得不到解放;如果解放思想不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解放思想就是空谈。基于这一认识,全南的解放思想行动开始“言之有物”。该县每年在沿海城市举办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同时派出专业招商队伍常驻珠江三角洲,并派出一批干部到沿海城市实行为期一年、半年不等的挂职锻炼。一个个新鲜的故事表明全南人的一种决心——对接“珠三角”就是出路。近三年来,该县引进外地企业200多家,签约资金18.6亿元,实际进资13亿元,引进企业所纳税额占全县企业税收的85%以上。这累累硕果印证着思路的正确性。而在发展具体的产业项目上,该县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到浙江温州、山东寿光、广东顺德等地学习蚕桑、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同时引进浙江缫丝、广州先鲜公司、增城食品进出口公司等一批涉农龙头企业,规划并形成城厢——金龙千亩无公害高山商品蔬菜示范基地、中寨——南迳千亩无公害高标准脐橙生产基地、北线烟叶规模种植带和全县万亩蚕桑生产基地。由此可见,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这是盛开着的解放思想的奇葩。

    投资环境:从“无商不奸”到“开明开放”

     有个叫“一百和三百”的故事,说起来至今让全南人后悔不已。几年前,一位福建客商看好全南丰富的竹木资源,想到当地办一家专供出口的大型精细竹木制品厂。全南人一算账,每年自己虽然有上百万元的税收,可客商却至少能赚300万元。全南人不肯了,他们情愿守着丰富的资源讨饭,也不让“奸商”把钱赚走。然而,在对接“长珠闽”的大开放战略中,他们认识到不靠外来力量很难激活封闭的山区经济。“不怕肥水流外人田,就怕经济不发展!”全南人开始迈开了开放的步伐,不断优化软硬环境。“依托园区办工业。打造赣粤边际的新兴工业明珠”,目标明确,大胆而又切合实际。如今,该县一区六园集中了40多家规模企业,工业税收占全县税收的三分之一,其中园区税收占了全县工业税收的90%以上,同时带旺了二、三产业,城镇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引进外来资金带来的甜头,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全南人“我帮你发财,你助我发展”的招商引资观念,全南出现了商居尊,官居侍,官围商转、为商服务的新风气。如果说当初是试探着到全南投资,那么下面的一个个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全南开明开放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众多客商、增强了客商“以全南为家”的信心:加拿大客商在全南投入巨资新上多条书式出口火柴生产线,全力打造继山东济南、广西梧州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出口火柴生产基地;阿迪龙皮具制造厂整体从广州迁来全南;落户全南的瑞典制衣公司已在原厂房旁的80亩荒地上扩大生产规模,工人将由2000人增至5000人……据统计,近两年,该县工业企业用于扩产、技改的资金达到1.23亿元。产业的做强做大,不仅为全南人就业开拓了新路,而且招来了一批批外地人就业,仅去年一年招收外来工近万人。

    业绩考评:走出“有人就有业绩”的泥潭

    “平时工作平平过,年终成绩一大箩。”这是以前全南人对有些单位和个人无所作为的讥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干部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考评机制造成的。一切事业的成败,人是关键因素。两年前,《关于实行任期目标承诺制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试行办法》的实施,在全南县广大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尽心尽力做事的人拍手称好,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如坐针毡。在实打实的成绩面前,该县有2个正科级干部被降职,4人被免职,另一批人的后备干部资格被免去。并对20多名乡镇正职和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肯办事、能办事的干部得以提拔重用。坚持任人唯贤的举动激发了人的积极性;而人的积极性激发,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又是巨大的。地处边远的全南县跻身全省外贸出口的先进行列,多家出口企业成为全省的骨干企业,近两年的财政总收入以24%的平均速度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全南,奋起直追,任重道远。(特约记者 陈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