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3月14日 来源:中经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执政者的正气和勇气

让干部下乡当“农民”、将学校“卖”给投资者的风波刚过,紧接着干部入股农信社、高薪外聘“农民专家”又掀起轩然大波,地处贵州中部偏西的普定县何以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记者迫不及待地想到普定探个究竟。

新年伊始,记者驱车从省城贵阳出发一个半小时便来到普定,一幢幢新型别致的办公楼、教学楼、商住楼最先跃入眼帘,宽敞整洁的街道被一排排整齐的香樟、桂花、倒垂柳等树木装扮着,顿时与出发之前记者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想象形成巨大反差。

通过与当地老百姓、干部职工及县领导的接触,记者了解到,和贵州范围内的其它县相比,普定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自然条件中等偏下,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68人,居全省之冠,人均耕地不足7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滞后,面临诸多阻力。

尽管如此,一项项的改革新政却能在此诞生并被坚定不移地推行着。

1988年,在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条件下,仅凭微不足道的10万元,普定县毅然决然开始建总装机7.5万千瓦的普定水电站,为踏上今日的工业强县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该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6亿元。

1998年以来,普定坚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目前已达到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千米70公里,投资5740万元的通往安顺和六枝的县际油路改造今年底完工,县城通往11乡镇的公路年内将实现油路化和水泥硬化,过境铁路黄织铁路也将在今年动工。

全县的水库出险加固以及龙滩大沟、夹山大沟等的维修改造,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北部片区人畜饮水建设力度的加大,则有效解决了该片区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不断摸索中,一套系统、完整、真实且具有说服力的农村系统改革措施在普定县正逐步形成并实施。普定人的独门秘诀何在?

直面危机的勇气与承担责任的正气是关键。在和普定的官员交谈中,你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气息。正如县委书记鲁红卫所言:普定县委、县政府就是要在全县上下树立并发扬敢想、敢闯、敢试的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发扬团结、求实、自信、拼搏的普定精神,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超常规、跨越式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力争走出一条符合普定实际的发展之路。

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被这样的精

神所感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中国农村改革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执政者的正气和勇气!

农业结构调整“棋”活了

2003年6月27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就在当天,普定县决策层做出鼓励全县干部职工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在普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该决定的指导思想是对领办、承办、协办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干部职工,3年内保留职务、保留工资、保留原单位福利待遇,参加正常调资,凡带领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基础上增加者,政府将按不同比例给予奖励。同时由县政府成立的担保中心将保证每个到农村去帮助村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干部职工到银行贷5万-10万元的启动资金。

“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就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农民观念改变、结构调整资金的有效利用、农民种植技术及市场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有效运作的中介组织。”普定县委书记鲁红卫一语道破政府出台干部职工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西部地区的农民贫困原因是很复杂的,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尤其值得关注的。而干部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参与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可以解决农民的信息、技术、资源之类的问题;二、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干部进行新的尝试,对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全新的锻炼。最终目的是农民增收得实惠,干部实践得锻炼。

第一个向农业结构调整办公室递交了申请的县扶贫办副主任任启芬,已初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滋味。当年她要求到城关镇地坝村的夜郎湖边300亩荒山荒坡上搞种植业,目标是至少带动20户以上农户,每户每年人均纯收入增收100元以上。

到地坝村后,她花费1万多元去深圳、广州、河南、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后,为农户买来3000多元的高效肥,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如今,她的基地已完成投资6万多元,栽植的经果林长势良好。她说,3年后,基地种植的玉竹、百合、人参等药材一定能见成效。到时,她要确保20户以上农户户均至少拿到1200元的增收存折。

而当年揣着县里提供的5万元发展基金和自筹的5万元,带着老婆到了龙场乡小窑村当“农民”的龙场乡农技干部朱家发,则办起白岩山养殖场。目前养牛20头、养二元杂交母猪10头。他已无偿提供了10头二元杂交母猪给10户农户喂养,3年内产生的效益全归农户所有。据了解,自从龙场乡的11名干部职工像朱家发一样脱钩到8个村当“农民”,引导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后,全乡已产下一元和二元杂交牛610头,种植了1200亩优质牧草,引进了80多头二元杂交母猪和8头纯种公猪。

如今,普定县已有228名干部报名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养殖业185名,种植业43人;农技干部90名;科级干部11人。经过申报干部所在乡镇(单位)初审及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办公室复审后,正式到位当“农民”的达117余名。

由于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去年全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4.2%,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县农民增加纯收入3200万元。通过干部职工把技术、文化、信息、市场经验等带入广大农村,按照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突出畜牧业养殖业的调整思路,在抓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多村一品、多乡一特”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进村当“农民”的干部均普遍认为,除自己得到锤炼、增长知识,农民得到结构调整的实惠、提高生产水平外,还解决了当地一批农民的就业。曾经到浙江等地打工的化处镇农民方小虎说:现在我在牛角孔村的干部领办基地务工,包吃包住,每月还有400来元的收入,还学到了养殖技术。据普定产业办初步测算:仅仅是现在已经进入农村搞农业结构调整的100余人,每年就带动本地约3000农民就业。

信用社改革争议声中见成效

随着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民贷款投资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农民已不再满足于过去几百元、千把元的贷款周转资金投入。而作为“三农”的主要金融服务者的普定农信社,累计亏损额达到2000多万元,是全国县级信用社中运作最差的信用社之一,已无法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如何让农村信用社摆脱资本金不足的困境,真正把信用社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普定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壮大资本实力是这一次改革的关键。要壮大资本实力,必须增资扩股。

2004年年初,关于机关干部入股的“4321”政策很快出台,明确要求全县国家机关干部职工(包括垂直单位在内),按照县级干部4000元、乡科级干部3000元、股级干部2000元和一般干部职工1000元的股金到信用社入股。以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带动其他股民入股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筹措支农资金为农民提供贷款方便,把信用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

该政策一出台,很快在普定全县上下引发争议。垂直部门和其它金融机构纷纷认为:普定县政府分明是对农村信用社偏心!

不少群众质疑:信用社借改革的机

会增资扩股,号召群众入股与前几年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有区别吗?信用社是不是经营不下去了,想骗取我们的血汗钱?是政府要搞小金库,还是真正要帮助我们农民建立自己的银行?……

面对种种争议,普定决策层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并不是摊派,硬性的摊派是行政不许可的。因为入股分红对股东(社员)不但有比银行同期更高的利率,而且还能确保股东(社员)的本金。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信用社发展壮大后进一步支农,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况且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后,由普定县政府直接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督促其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指导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组织有关部门防范和处置信用社金融风险等等。入股类似于银行存款,它与国家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不能等同。

尽管普定县委、县政府有他们的认识,但却仍然处于重重压力之中。去年5月,该县以县委办和政府办的名义下文,要求凡没有入股的机关干部务必在7月31日前入股的举动引发更大争议,甚至于上级个别领导电话要求普定停止这一做法,清退干部股金。在此情况下,县里连督查工作也不得不暂停。此间,先后有20多名入股的干部借机退回了股金。

尽管如此,普定县决策层并没有动摇农村金融改革决心,文件出台后,县委书记鲁红卫、县长程明芳等县领导率先入股。信用社也出台了内部职工入股规定,社负责人从改革前的入股3000元增加到1万元,普通职工从1000元增加到5000元。到去年11月底,全县入股的机关干部已有近1000人,股金达200多万元。在干部职工的带动下,广大群众入股积极性倍增,全县新增股东(社员)2万多户,信用社股金总额从前年的500多万元增加到2300多万元。信用社经初步测算:按股东1000元年红利3%计,到期新入股股东分红将于最近可得到30多万元。

信用社资本得到了充足壮大的同时,信用社的存贷业务迅速增长。到去年11月底已发放支农贷款1亿多元,比改制前的2002年的同期增加2倍多;存款额比从改制前的全年500来万元增加至3000多万元。许多农户纷纷获得了信用社的大额贷款支持,有些农户也因此成为信用社的股东之一。

据了解,去年以来,普定信用社对特色农业本着快调查、快审批、快发放的原则,及时解决农户投入难。相继投放13万元给该县白岩镇白岩村23户农民发展蔬菜大棚及种植反季节水果50多亩;投放白旗村260余户80多万元发展“韭黄生产基地”;投放鸡场坡乡20多万元种植400多亩板田大蒜;投放城关镇地坝等村30多万元发展冰脆李、雪梨种植等。到目前,该县已创建信用村23个,评定信用户5.6万多户,达到了全县每个乡(镇)都有信用村,村村有信用组和组组有信用户。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覆盖率由改制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普定农信社改革的有益探索,得到省市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基层组织建设生机无限

刚到普定就听说,去年8月该县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拟在未来几年内,在全县各村选派200名具有高中、中专、职高文凭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科技致富能手等到电大学习。完成学业后,将他们安排到村组组织工作,此后通过交替轮换,滚动发展,始终保持一村至少一名大学生在村组组织工作。

这仅仅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之一,目的是想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以解决农村人才紧缺的矛盾,更好地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委书记鲁红卫告诉记者。

据普定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崇刚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普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同时,围绕抓党建从经济工作着眼,抓经济从党建工作入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为提高科学种植能力,普定县白岩镇邀请有关农业专家专门给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授课,培育了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并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韭黄快速繁苗,培育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全镇韭黄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而且该镇已为畅销省内外的白旗韭黄注册商标,成了该镇农产品的一大金字招牌。

该镇还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村干部、种养殖科技示范户外出考察学习取经。据统计,2002年以来,白岩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12期“绿色证书培训,培训人数292人,开展普及培训53期,培训人数4316人次,新增科技示范户665人,示范户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左右,农民增收有实质性突破,村党支部的说服力和号召力有了很大提高。

而该县马官镇则通过找准党建扶贫、科技扶贫之路,以三级联动为载体,投入10余万元资金搞好各村支部的“有型化建设,使各村支部在抓集体经济上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趋势,并带动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2003年马官镇申报争得了3条入村公路和4项人饮工程建设,共投入专项资金34万元,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利用省里送的生猪种苗,依托本镇资源优势以养殖业为突破口,发展生猪富民计划,以生产三元杂交商品肉猪为目标,在全镇建起了5个品改网点,做起了农业结构调整大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张力毅然在荷包村领办了纯种母猪繁殖项目,总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马官镇第一个纯种母猪养殖场,为繁殖三元杂商品猪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聘请教授做长年技术指导,利用该镇多媒体室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等措施,为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张力乐观地告诉记者: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预计今年8月,仅荷包养殖场所产二元杂交纯种母猪就可达到1400余头,再将这批二元杂母猪投放到各个示范村,实行造血式开发,不出3年,马官镇可望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三元杂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示范基地。

此外,白岩镇村支部换届选举试行“两推一选,真正做到了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说了算,选择自己满意的村干部;而村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工作,则把村干部一年来工作的好坏和是否廉洁的评价权交给了村民,加大了对村干部的监督力度,增强了村干部廉洁、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不断推进了依法治村进程。

寻着不同的载体,普定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正以千变万化的形式涌动于各项经济工作之中。

以诚招商以信留商

当人们对普定县“送”学校给客商,借此抛砖引玉,探索用相对少的资金“借鸡生蛋”引资办学的招商策略仍记忆犹新时,去年,普定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主动出击由政府出资10万元,在普定县为当地福建商会承办会员大会,承办全省工商联执委会议。这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县区来说并不多见。

出资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想通过发挥商会中介组织作用,把这些平时请都请不来的老板请到普定,让他们实地了解普定,认识普定,用我们的资源吸引他们,用我们自己的诚信留住他们,当时自始至终参加换届会的普定县委书鲁红卫这样告诉记者。

“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考察,我已认定普定是我的第二故乡。”已到普定投资建厂的闽籍商人周喜官向记者表达了他对普定的热爱。由他投资6000万元在普定新建的公司已动工,一、二期工程完成后将为普定解决1000多人的就业。

卢小银两夫妇1996年到普定投资建厂后就一直留了下来,目前主要从事煤矿开采和运输。据她介绍,当时经福建老乡牵线,就有120多人从福建就到了普定,现在有50多人已长期扎根在普定,他们也到过其它地方考察,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普定,把事业做强做大。

发挥商会功能,搭建招商平台,是普定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特色,县委副书记、县长程明芳告诉记者,财力并不宽松的普定每年都要通过多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以商引商,与收到的招商效果相比较,政府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去年普定县共引资1.38亿元。

今年新春伊始,普定县委、县政府再次邀请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商界人士召开座谈会,通过与企业界的亲密接触,普定县以商招商,以诚招商,以信留商的招商工作正逐步延伸开来,普定县的招商氛围越发浓烈。

普定档案

普定,一个仍未“脱帽”如今竟提出冲刺贵州省经济强县的贫困县,地处贵州中部偏西,紧临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拥有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1.4%,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52亿吨,拥有贵州省第二大人工湖,水能储量大,喀斯特地貌突出,人均耕地很少。拥有被史学界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穿洞古遗址。被列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县、贵州省文化先进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