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26日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淮安市政协委员洪泽县联系小组农工民主党淮安市委员会

   关于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从近几年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特色及地区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看,我市依然存在县域经济规模总量偏小、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趋缓、发展后劲不强,特别是缺少优势强县等现实问题。要改变淮安县域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把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我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各级领导主抓经济、惠及百姓的首要任务。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认识,突出位置。淮安县域经济是大头、是“短腿”、是弱项。各级领导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县域经济上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外地特别是同类地区考察学习,组织大规模的市内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充分论证,一县一策,帮助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一次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
  (三)全民创业,壮大主体。市、县(区)、乡(镇)各级领导应在培植骨干民营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建议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摸清在外创业人才底数,把在外淮安籍老板的名单汇编成册,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鼓励和吸引淮安籍在外人才和创业成功者回乡投资兴业的激励政策。
  (四)政策激励,加大扶持。建议市委、市政府联系淮安实际,突出三大重点,出台激励政策。一是重点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制定激励措施。二是重点围绕财源建设,制定市级财政对县(区)、乡(镇)财政增收、超收的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三是重点围绕优化县域社会信用环境的政策,创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
  (五)强化引导,优化服务。强化产业导向。积极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加大培植地方主导产业力度。强化区域合作导向。扩大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力争在产业、市场、技术、资本、旅游、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区域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强化用人导向。根据县域经济的现实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县(区)域经济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档考核、对口竞赛的具体办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