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12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德州的版图上,庆云是一个小县;在几年前,庆云是一个穷县;在人们的印象中,庆云是一个弱县。但今天的庆云,其面貌之新、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令人振奋、发人深思。通过在这里的看、听、谈,感受至深的是他们在奋进征程上敢拼敢打、敢闯敢争的胆识和气魄。

    负重奋起树立大目标

    近年来,面对基础差、底子薄、发展难的局面,针对人们甘于"小"、惯于"等"、懒于"争"等思想状态,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发展的旗帜凝聚人心,不畏艰难、奋力开拓,敢于在困境中树立宏伟目标,以此点燃热情、激发干劲、鼓舞士气,引导全县干部群众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创业之初,他们通过科学论证,在没有一处市场的情况下,大胆提出建设"北方温州"、"内陆特区"。随着市场的崛起、经营商品档次的提升,他们又叫响"南有义乌、北有庆云"的口号。瞄准大目标,敢想敢干,使庆云受益匪浅。在这个曾经是工业一穷二白的小县,现拥有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来了国内500强企业,成长起一大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2003年,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五年三步走、经济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三步走"即:第一步是在全市比增幅、比速度,第二步是比人均占有、人均贡献,第三步是比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翻两番"即:以2002年经济总量为基数,2004年实现第一个翻番,到2007年再实现第二个翻番,跨入全市中等发展行列。2005年8月,韩寓群省长到庆云调研时高兴地说:"看了庆云的发展,感到非常振奋。庆云提出的'五年三步走、经济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很有气魄。你们在这个条件差的地方,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

   科学决策谋划大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他们坚持从县情出发,立足于发展、着眼于跨越,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突破,立足于完善、着眼于提升,科学谋划思路,精心描绘蓝图。经过多年探索完善,确立了"商贸兴城、工业立县、枣树富民"的总体思路;创造性地提出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按产业组织县域经济发展、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赶超路子;把加大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把抓工业项目、市场升级、精品城市、小康农村作为强势突破的重点,引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坚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新变化、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着力点,始终把握具有前瞻性、连续性、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在商贸经济上,随着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及时提出贸工联动,围绕市场上加工,围绕加工建基地,围绕商业办工业;在城市建设上,提出"小县域、大县城"的发展路子;在民营经济上,适应起点低、投入少、规模小等特点,改变自发自愿、自生自灭、分散发展的状态,提出大力创办加工基地和民营创业园加快产业聚集;在强农富民上,把握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构筑"一林二牧"的现代农业格局。在这一系列思路和要求的指引下,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持续高涨,创业干劲与日俱增,形成了风正、言顺、心齐、劲足、势头好和殚精竭虑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迎难而上艰苦创大业

    在奋起赶超的过程中,庆云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地方更多。缺资金:前几年,各商业银行纷纷从庆云撤掉分支机构,金融单位只剩下一家信用社。

    缺人才: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另攀高枝,外地的更不愿来。缺项目:过去远近流传着一句话,"盐山南、庆云北,公路两边尽土匪","吃拿卡要"的恶劣环境使投资者望而却步。但困难面前,庆云人没被吓倒,反而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坚定。他们在劣势中寻找优势,用精神的力量弥补物质上的拮据,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攻坚破难的精神、真抓实干的精神、团结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庆云速度"、"庆云神话"。

    小商品城建设之初,指挥部设在临时搭建的帆布棚里,几把连椅就是办公家具,办公的电话是借用附近村里的,时任工地总指挥的翟长生同志和大家一起给运料的工人分发领款票,全体工作人员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没有一分钱的接待费,但大家干劲冲天、毫无怨言。为了抢工期,指挥部的同志常常工作到凌晨,特别是在开业前几天,大家连续三天三夜没洗脸。由于昼夜连轴转造成极度劳累困乏,一位老同志指挥调土车时,看着土埋过来却无力反应,眼睁睁地被运土车轧断了腿。凭着这种干劲,仅用200天建成7万平方米的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用100天建成9万平方米的第二市场,用120天建成9.6万平方米的商贸广场,用70天建成年产30万吨的禽畜饲料加工项目。凭着这种干劲,开发区建设白手起家,短短几年已成为占地20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良好的环境使四面八方的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位外出学习的同志说,每当回来一次,就看到开发区这里起一片、那里起一片,真是喜人呀。

    众人划浆开大船,艰苦创业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庆云人。在庆云,人人都是发展的参与者。小商品市场建设中,周围的村民主动为工地人员送水送饭,义务看管物料。开发区的同志到电信公司办理装机手续时,工作人员抱出一大摞电话号码本说,"你们招商引资用得着,拿去吧。"去年,渤海冶金项目遇到了资金困难,苦于没有抵押贷不出款。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机关退休的老干部们主动拿出自己的房产证。)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举动,这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庆云干事创业的滚滚大潮,似片片音符演奏着庆云超常跨越的高昂旋律。

    开拓创新寻求大突破

    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庆云的决策者们深刻认识到,改变庆云的欠发达面貌,怨天尤人没有出路,等靠要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动脑筋,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他们立足庆云实际,注重从三个方面开拓创新、寻求突破:

    一是创新领导体制。推行″县委决策、政府督导、委员会落实"的领导体制,构建"六马拉一车"的工作格局,即,建立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市场培育、工业发展、城市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六个委员会,实行六条线抓落实,每条线都由一名常委挂帅,代表县委、县政府行使职权,都有具体的目标责任,做到一体指挥、一体调度、一体落实。在这种领导体制下,不但党政领导成员都独当一面,而且人大、政协的领导成员,甚至一些退休的老同志也走向了经济建设的一线。同时,有关部门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减少了掣肘,增强了主动性,都争先恐后地发挥职能作用。县委书记翟长生、县长王立来等主要负责同志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座谈时他们谈到:我们一班人敢于对全县干部群众说"看我是怎样工作的!"这是领导严以律己的誓言,更是无声的命令。新的领导体制加上领导者的躬身践行,带出了干事创业的好风气,带出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面对资金瓶颈,巧用市场机制。建成的23处、180万平方米的各类专业市场,总投入15亿元,政府没投一分钱,完全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筹集资金。坚持"以市养市",多年来,政府不收市场一分钱,为市场的膨胀发展涵养了源头活水。近年来,庆云县城面积增加了10倍,城建投入18亿元,无论是道路、绿地、广场、公园,其开发建设资金绝大部分靠市场机制和招商引资。机制活、全盘活,全新的机制带来了各项事业的勃勃生机。

    三是创新政策措施。他们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最现实的生产力、竞争力,在全国首创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经济110";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率先办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外商办理项目开工手续一律不超过一个工作日;在全市第一推出招商项目引荐人终身奖励制度;在全市第一个让外来投资客商登上劳动模范领奖台等等。

    创新,让他们找到了自信"

    创新,让他们在重重困难中创造出一个个支撑县域经济快速腾飞的新优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落后面前,庆云展现的是居弱图强的志气;困难面前,庆云展现的是拼搏进取的勇气;强手面前,庆云展现的是争创一流的豪气;禁区面前,庆云展现的是敢为人先的锐气。志存高远、气势如虹的庆云,正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开辟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