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0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陕西横山县大明绿豆通过横山县进出口公司漂洋过海,出口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占领日本50%的绿豆市场,每年赚回1000多万美元的外汇,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00元。这是陕西榆林市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企业和市场之间架起致富金桥的一个缩影。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多年来,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生产生活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近年来,榆林市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搭起农民走向市场的“金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榆阳区金鸡滩镇海流滩村农民刘占怀一家5口人,种5亩大棚蔬菜,生产的辣椒、柿子、茄子等,全部通过村里的蔬菜协会销往城区的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家庭年收入达8万元,买回了私家小车。

    横山县雷龙湾乡有个养牛协会,为150多个养牛户提供统一供应种牛、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全乡发展奶牛265头,肉牛160头,年产鲜奶75万公斤,牛肉3万公斤,通过协会,鲜奶包销给内蒙古奶业公司,牛肉销往榆林各肉类批发市场。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6个,涉及140多个乡镇1400多个村,会员3.5万户11.4万人。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种植、养殖、林果、绿化种草、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旗 呼东荣 王仲翔)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