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7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宪江 赖永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江西省进贤县采访的时候,当地的同志很自豪地说:我们进贤县经济发展很有特色,现在已经形成了七大产业,在我们进贤,叫做“七朵金花”。

    进贤县近年来坚持“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扩大内外开放,建设工业强县”的战略定位,已逐步形成以七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县域经济体系。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盒花”、钢架结构“一张网”、食品加工“一瓶酒”、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主要增长点、特色新亮点。

    特色特在哪里

    进贤县自古就有数千子弟跑江湖之说,也素有“江南经商之乡”的美誉。唐初的笔市、元代的酿酒业乃至如今的新兴产业,勤劳智慧的进贤人,祖祖辈辈都有闯荡市场的传统,他们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走南闯北,在商海的波涛中逐浪搏击。

    文港镇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一支笔”做得有声有色。目前,文港这一总面积54.53平方公里、人口6.4万的小镇,有制笔企业3000多家,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营销网点7000多个,年产销各类笔75亿支。文港的毛笔、金属笔分别占国内市场销售额的70%和50%,是名副其实的“华夏笔都”。

    进贤县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5家,经营企业43家,医疗器械产业的税收占到全县工商税收的近20%。进贤县有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入了全国百强行列,李渡镇一个镇生产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液器就占全国市场的1/3。

    进贤县烟花爆竹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只有少数几家社办厂,只能生产单一土炮,生产工艺落后,发展步伐缓慢。而目前,以高空礼花弹为代表的烟花爆竹业,形成了以李渡烟花集团和长山出口花炮总厂为龙头,李渡、长山、白圩3个乡镇11家花炮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群。2004年,烟花爆竹产业就业人员3780人,完成产值2.3亿元,创利2380万元,上交税金2200多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产品科技含量多,98%远销日本、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渡”牌礼花弹享誉国内外,继参加八运会、首都五十周年国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节日燃放后,2001年又参加了上海APEC大型音乐焰火表演,获得成功,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进贤县的七大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簇群化等特点。市场份额比重逐渐提升,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推动了产业的强势发展。

    成长中的烦恼

    进贤县是江西的产业大县。

    不过,进贤的特色经济也遇到了二次发展的新问题。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企业如何转变观念,政府怎样转换角色、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成为提升进贤特色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虽然进贤县中小企业、个体店铺铺天盖地,却缺少龙头企业。“要提升产业层次,企业负责人要改变观念,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进贤县委书记陶和平说。

    据了解,进贤县从事“七个一”特色产业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很多企业负责人在原始积累后,满足于已有的财富,不愿意对企业进行再投资,缺乏做大做强的观念,也缺乏对市场的进一步认识,所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进贤县特色产业较多,但产业发展特色明显,基本上都是在县域内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将大量的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某个部件的同类型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并在集群内运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形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

    由于进贤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起步的门槛较低,容易在短期内调动民间的闲散资金,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克服大型企业建设周期长,对于资金、技术、管理要求高的“缺陷”。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容易适应市场对产品多样性变化的要求。

    很多企业负责人逐渐认识到站在自己的小圈子内迟早会被淘汰,必须走出去,做强做大才有前途。有个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笔批发价格不高,经销商的利润比我们高得多,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健全自己的营销网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谁为发展铺路

    政府部门认识到转变观念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帮助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努力做出做亮自己的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

    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上市,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庆茂对集团的发展轨迹不无感慨:“烟花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过是个小作坊,现在产品95%以上出口,在国外上市,是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的结果。”

    企业负责人有了危机感,就会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以往进贤的企业负责人习惯自己的企业自己管,或是亲属管,结果不但效率低,还留不住人才。如今,很多私营企业开始高薪聘请专业管理人才,不少企业开始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管理意识大大加强。

    进贤县是江西省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地区,对待民营经济,进贤县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即范围上“放开”,规模上“放手”,机制上“放活”。做强特色经济不仅需要企业转变观念、敢于进取,也需要政府转变角色。

    进贤县这样的不沿边、不沿海、没有国家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县委、县政府认为,必须在招商软环境上下硬功夫。他们按照“一湖两岸”的发展格局,致力生态、滨湖、园林式城市建设,改善自然环境。

    地方政府开始为特色经济铺路搭桥,变“指导员”为“服务员”,为进贤特色产业搭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其结构、质量、效益的相互统一,成为进贤县2004年工业主导、民营支撑、特色带动、区块隆起的“四型”县域经济发展亮点。去年,进贤县二产比重稳步提升,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9.2%,个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5亿元,占经济总量的59.1%,七大特色产业和三个经济板块迅速扩张,成为一个个精而强的地区经济增长极。

    但是,进贤县的特色产业如何能够做响自己的特色品牌,如何能够做得大、做得强、做得稳、做得久,还要他们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