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9月04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党涤寰 张宏伟 郝新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河南省中牟县刘集乡农民李新建的心情十分舒畅:他种的8亩花卉在村里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卖了3万多块钱,而去年加入花卉专业合作社之前,这8亩花卉才卖了不到两万块钱。像刘集乡花卉专业合作社这样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中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广大农民更是从中尝到了甜头,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近年来,该县支持引导党员、致富能手组建专业协会、合作社46个,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些专业合作社、协会成立以来,协调、解决了许多以前单家个户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营销协会与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协会密切协作,使该基地生产的大蒜通过了欧盟GAP认证,产品打进了欧盟市场;冷藏保鲜协会建起冷库126座,年保鲜贮存能力达到26万多吨;大蒜销售者合作社集中销售蒜薹2.8万吨,销售额达到6000余万元,集中销售大蒜15.8万吨,销售额达到1.4亿元;花生协会通过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扩大了花生的销售渠道,经营额达到1000多万元,年收益30多万元;养殖协会通过经纪人的灵通信息,一次性销出10000多只柴鸡、3000多只鹅;西瓜协会在今年禁止瓜用车入市的情况下,帮助农民实现顺畅销售。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另外,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积极为贫困社员提供农资帮助、为困难蒜农联系货主、为困难储藏户减免冷贮费、免费培训农民经纪人等一系列助农举措,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