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9月14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冉瑞成 李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重庆市有关部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转变服务方式,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以信息化促进“三农”发展。这已成为重庆市政府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重庆市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一度相对滞后,但潜力很大。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农民通过电话获取的信息占日常信息量一半以上,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该市2003年底有乡村电话189.58万户,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和重庆市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各自的资源、平台优势共同开通了面向广大农业企业、农户和农业系统工作人员的“农网广播”语音服务系统。

    2005年2月23日,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按下11896789号码,正式开通了重庆“农网广播”。这条信息热线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播,为用户提供当前农事、政策快讯等6个栏目信息服务,还采取语音外呼的形式建立起了农业信息预警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疫情、重大气象灾害、重大病虫害等,立即启动“农事预警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入网用户,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重庆“农网广播”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用户已经发展到2.2万多户,平均每月新增3600多户。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还在政策咨询、市场行情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而且,通过“咨询问答”栏目了解用户需求,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

    迄今为止,“农网广播”为用户提供的这类专家权威咨询信息已达2200余条,解答用户提问2500余个。留言咨询和电话直接打入咨询更呈逐日上升趋势,地区遍及市内大多数区县,已有13万余人次拨打“农网广播”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收听时间达120万分钟以上,及时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