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30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建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部欠发达县如何走好发展之路——— 
 
临澧的理性选择  

  临澧县是湖南西北部的一个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和大项目、大企业的牵引。在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作为中部欠发达县的临澧如何走好发展之路?

    临澧人作出了理性选择。

    借好外力

    欠发达县普遍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牵引和带动,靠自身“滚雪球”式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外力推动,走借力发展之路,便成为临澧的选择。

    临澧这几年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项目兴县”上。一方面,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工业上,重点围绕水泥、轻纺、食品、化工、机电、陶瓷、石膏、烟花等八大工业支柱产业抓招商。2004年,临澧实现工业增加值12.31亿元,工业入库税金6500万元,全县国税、地税征收的工商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传统农业县已逐步走上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轨道。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投入。“欠发达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其投资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级政策性投入。”基于这样的认识,临澧近年来在突出招商引资这个主抓手的同时,适时根据国家政策调整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每年都有一批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立项批复。自2000年以来,临澧累计获得上级无偿投入4亿多元。

    县委书记吴友云说:“国家近年来对欠发达县政策性投入较大,关键在于我们要抓住机遇,会开发项目。同时,要把项目建设好,以项目建设来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筑好平台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临澧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发展平台作为加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每年投入城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在2亿元以上,2004年实际完成投资5.6亿元。县里成立城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多方筹集城建资金,保持了城镇建设的高投入。

    与此同时,临澧县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激活城镇经济。现在,全县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经济日趋活跃,城镇经济已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0%,入库税金的80%。

    交通建设坚持“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实行国道、省道和县乡村道一齐抓,着力实施“半小时”通达工程。目前,该县境内国道、省道全部实现高等级化,通乡公路实现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化,形成了县城到常德,县城到乡镇的半小时交通网。

    护好生态

    这几年,临澧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致力建设“绿色临澧”、“和谐临澧”。吴友云说,一个县,有时发展会快一点,有时可能慢一点,无论快慢,都要保护好生态。

    突出绿色主题,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全省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临澧这几年一直坚持“打好绿色牌,建设生态县”的既定思路,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合理利用资源。临澧石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达1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140亿元。为合理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临澧一方面坚持规范开采、保护资源,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外地大企业的合作开发,筹建石膏研究所,发展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石膏产业在生产规模、产业提升、集团经营、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突破,使该产业成为了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强化生态保障。重点实施四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封禁天然林40多万亩,2002年以来引进泰格林纸集团、洞庭林纸公司投资建设丰产杨树15万亩,仅此一项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目前,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正是有了这样理性的抉择,我们看到了临澧县这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2001年到2004年,临澧县财政收入实现了“三个过亿元”:2001年财税总收入首次跨过亿元大关,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2004年工商税收过亿元,财税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缓慢增长之后,从2003年起出现旺增势头,2004年增长486元,达到3197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