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6日 来源: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经济日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蒋宝维 蒋国强

  
     在自然条件落后的河北省平泉县,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4条农业循环经济链的建成,平泉县开始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就请读者与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这4条农业循环经济链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链:玉米

    平泉县是河北连片贫困区承德市的一个偏远县。县里最先规划玉米产业循环经济链,该县玉米年产量20多万吨。他们发展了全省酒精生产能力最大的避暑山庄企业集团公司,每年消耗玉米12.5万吨,生产酒精4万吨,白酒1万吨。粮食是转化了,但生产中的废料却一直难消化,而且还不断造成环境污染。从2002年开始,县里扶持该厂启动“一控双达标”程序,通过技改增加了年处理3万吨能力的DDGS蛋白饲料生产线,形成了玉米—酒精(白酒)—酒糟—蛋白饲料的企业末端减量化闭路循环经济模式,年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4万吨,减少COD排放7000多吨,仅此转化就新增利润800万元。

    同时,该公司充分利用工艺废气回收二氧化碳,余热发电,年发电650万度,如果每度电的消耗价为5角钱,又能增加效益325万元。经过该链条的转化,全县50%以上的玉米得到了有效消化,增值率超过了5倍多。

    第二链:食用菌

    食用菌产业在山区能够越来越兴旺,靠的完全是循环经济理念。目前,这个产业在平泉实现了人均增收800元。平泉人研究出了用木本薪炭林生产食用菌的技术。县里从2000年开始每年发展刺槐8万亩,目前全县刺槐林已累计达64万亩。而每亩刺槐林平茬一次可生产香菇500袋,64万亩分3年转换平茬,每年平茬20万亩可供生产1亿盘(袋)食用菌所需,使刺槐林由薪炭林变为经济林。同时针对食用菌废料,研究开发了利用食用菌废气棒、菌盘回收,加工成蛋白饲料,推动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的粪便作为肥料用以还林还田,再成为食用菌原料,从而实现了林业基地—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针状活性炭—热电厂吸附剂)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田)—食用菌的生态链,使林木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原料零消耗、产品零库存、管理零污染”的经济循环链条得以形成。2004年,全县共发展了菌农4万户,龙头企业达30多家。年生产总量达6万吨,实现产值近6亿元,农民纯增收3亿元。

    第三链:秸秆

    农村生产农作物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今,出路变多了,一是做造纸原料,二是做食用菌基料,三是做家畜养殖饲料。平泉的后两项做得特别的成功。尤其是在最后一项有建树。这当中又细化为两项,一是以“三位一体”沼气池为依托的循环经济模式:“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沼液—果品、蔬菜、食用菌”的循环经济模式。截至2004年底,全县已建沼气池29704个,沼气池可增加养猪6万头,增加纯收入1200万元,二是利用秸秆循环的畜牧业,自2003年以来,立足生态建设,减少牲畜对山场植被的破坏,县里已经全面实施舍饲圈养,为解决畜禽舍饲圈养饲料,县政府下大力狠抓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采取青贮、微贮、氧化等措施,形成秸秆—青贮、微贮、氧化—舍饲牛羊—粪便—粮食或菜的链条。目前,全县共建永久性青贮氨化池2万多立方米,秸秆科学处理利用率达到了6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1.2%以上。全县发展高标准养殖小区31个,规模养殖示范村22个,专业户2000户。

    第四链:山杏

    俗话说:“在山言山,在山吃山。”要发展山区经济,必须发掘资源,最关键的问题是防止破坏性开采。而平泉属于首都周围绿化和三北防护林结合区,生态效益大于一切,因此在山言山,在山吃山就必须谨慎行事。唯一的出路是找到一条既能取得生态效益又能促进老百姓增收的循环经济之路。经过多年实践,平泉又开辟了一条山杏产业循环经济之路。在探索中,他们发现当地山区最适宜栽种的树木是山杏,这种植物不仅耐寒、耐旱,耐瘠薄,而果实即可食用又可入药,盛果期单果实每亩收入可达一二百元。县里坚持走链条式产业化之路,进行深加工,他们以杏仁为原料加工制成杏仁露、杏仁粉,杏核皮则为原料加工制作活性炭及净化材料。由于如此“吃干榨尽”,老百姓开发山场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积极性空前高涨,到目前已经发展山杏林地59万亩,年产杏核5400吨、杏仁1800吨,年加工杏核皮1100多吨,带动全县发展了杏仁露生产企业18家,年产杏仁露3.5万吨;活性炭生产企业34家,年产活性炭8000吨,形成了山杏—杏核—杏仁、杏皮—杏仁露、活性炭的链条,成为北方最大的杏仁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果核炭、净水炭生产基地。

    平泉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农业增加效益的核心,是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循环经济链,使平泉县域经济越来越活跃,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为1.6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今年上半年已达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预计全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全县林地植被覆盖率也提高到55%,为全省所有县市之前茅,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来源:经济日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