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9日 来源:九江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德安县丰林镇黄桶村六组村民徐香钦有些忙碌:他2002年种植的70亩早熟梨,今年进入挂果期,金灿灿、满枝头的硕果让老徐喜得合不拢嘴。这不,才几天就已销售2500公斤,在别人今年还没什么收成的时候,老徐已有大把钞票到手了。在我市,像老徐这样依靠某项特色产业增收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几年来,我市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2000年熏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科学调整农业结构,目前我市山区、湖区、城郊、京九沿线“四大经济板块”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山区重点发展蚕桑、药材。全市桑园面积已达到9.5万亩;湖区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其中彭泽鲫主养面积6万亩,珍珠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青虾套养15万亩,鳜鱼主养6000亩,套养28万亩,鳗鱼养殖由2003年80亩猛增到今年的1600亩;城郊重点发展蔬菜。全市城郊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九江县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仅大棚蔬菜就有8000亩;京九沿线重点发展优质果和花卉苗木。 
    赣北早熟梨作为我市一个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南桔北梨”的战略布局,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了我市果业定位,大力发展以早熟梨为主的落叶果树。自2000年发展早熟梨以来,平均每年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全市早熟梨面积已达30万亩。主要集中在昌九高速沿线的九江、德安、永修、星子四县和东片的都昌、西片瑞昌、修水、武宁,品种以翠冠、清香等优良品种为主。全市有一大批千亩以上的早熟梨专业村和百亩以上的早熟梨专业大户。目前,全市千亩以上的专业村有30多个,百亩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00多户。九江县城门乡的徐平个人开发早熟梨面积达1000亩。德安县高塘乡的孙法育,个人开发早熟梨600亩,还带动了陈金波、代建金各开发早熟梨300亩以上。早熟梨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据了解,我市30万亩早熟梨等进入盛果期后,可产早熟梨60万吨,农民每种一亩早熟梨每年可增收3000至4000元。
    为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59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有5家,过千万元的有139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21.9亿元,销售收入51.4亿元;农户增收4649万元,农户平均增收273元。全市近几年还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08个,引进资金11亿元,出口创汇2717万美元。
    我市还把创建农产品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大事来抓,连续三年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增加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等内容。全市创有机食品品牌10个,绿色食品品牌30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0个,14个绿色食品正在申报过程中。同时,全市还创有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水产品4个。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市建有各类流通协会751个,全市农产品中介组织销售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市还培育流通大户7043户,其中年经营额10万元以上大户940户,总经销额达到407亿元,纳税2897万元。(九江日报 记者 袁东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