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缘于结构调整
——永昌县发展壮大特色经济调查
郑言实
永昌,自古“人烟扑地桑柘稠”。直至上个世纪末,仍然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油基地。
近年来,永昌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2年至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3.56亿元增加到17.45亿元,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33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年均增长25.01%;大口径财政收入由1.17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年均增长31.4%。
透过数字看变化,加快发展的背后,是不懈地探索。永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兴特色产业,做特色文章,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富民富县的发展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永昌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属半农半牧区。他们立足这一资源特点,按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思路,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红黄白绿金”(胡萝卜、啤酒大麦、肉羊、饲草、金鳟鱼)五大特色产业。
———以胡萝卜为主的高原无公害蔬菜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胡萝卜种植面积3万亩。
———优质大麦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
———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0.41万亩,肉羊养殖达到100万只,年出栏3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7%。
———利用独特的气候和水源条件,建成了虹鳟鱼和金鳟鱼养殖基地,年产值712万元。
他们在建基地的同时,以发展农产品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县已建成以啤酒麦芽、专用面粉、羊肉制品、饲草加工、蔬菜保鲜储运及深加工等为主的龙头企业197家,年生产啤酒麦芽20万吨、年加工优质面粉15万吨、肉羊10万只、饲草产品5万吨、蔬菜3万吨。
依托资源:壮大县域工业振兴县域经济的出路在特色,加快发展的潜力在工业。永昌县背靠金川公司,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企业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他们在搞好服务、支持省属市属大中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主动承接大企业的辐射扩散,发展起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水电、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生铁、铬铁、硅铁、碳化硅和镍、钴、铜粉末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纯碱、磷二铵、碳铵、复合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水泥和耐火、防火材料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啤酒麦芽、优质面粉、草饼草粉、脱水蔬菜、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2.4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9亿元,年均增长26.2%。
他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截至目前,全县以产权转让形式改制企业32户,新注入资金6650万元。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28户,新注入资金2829万元,减亏面达到85%。
他们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产业,使一批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统筹城乡:打造新的发展优势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永昌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搞好城镇化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永昌县把城镇规划和园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了产业、人流、物流的集聚,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全县城镇建成面积达到11.3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河西镇、朱王堡镇等为辐射点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带动了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永昌县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引进域外资本、启动民间资本三种途径,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3年以来,全县新增私营企业95户,其中资产过千万元的1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88户,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7.7%,实现税收7456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6%。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2002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87个,实际到位资金6.93亿元。小水电建设,集中体现了永昌县招商引资的成果。近两年,他们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资源,相继开工建设了4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5万千瓦,其中3座为外地客商投资开发,引进域外资金达1.9亿元。
立足长远:开发人力资源县域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永昌县在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地培训,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
他们连续三年在全县实施了“十万农民素质提升计划”。充分利用金川公司、八冶公司等大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县内培训资源,以订单、定岗、定向培训为重点,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1万人次,使一大批农村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促进了劳务输出的发展。
这个农村人口不到19万人的县,近3年累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次,创劳务收入1.52亿元。
他们针对许多农民想赚钱缺少门路,闯市场势单力薄的实际,连续三年在全县农村实施了“致富项目入户工程”。
每年选派1000多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县乡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寻找致富门路,确定致富项目。目前,全县70%以上的农户已经有了一项每人年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致富项目,项目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永昌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县域经济发展靠特色,只有发挥比较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把特色经济做大做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陕西省: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
2019年,是陕西省县域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煤炭安全事故停产整顿和环保整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 【详细】
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式公布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批)的通知 【详细】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云南召开 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收官工作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月4日在云南怒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收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尽锐出战、攻 【详细】
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近日,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将通过12个方面57项具体政策措施,开展“普惠强基、政策扩容、精准富民、融合提质、化险畅通”五大服务工程,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详细】
[江西]红土地里酿甜蜜——江西安远红蜜薯产业发展的故事
瓜果飘香时节,香港客商陈国栋踏上了去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订货的旅途,今年他准备订购30万斤红蜜薯。“我从商七年,之前没听过安远有红蜜薯,一直以来都是在福建那边订货。去年在推介会上试着订了5万斤红蜜薯,回去后被一抢而空,顾客反映特别好,想再订时已经没货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