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2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兰州7月21日电(李顺民)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的粪便生化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浇灌农作物……一种对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在甘肃省庄浪县农村悄然兴起,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天中午时分,庄浪县大庄乡大庄村妇女杜丽荣从麦田回到家里,娴熟地拧开电子打火器,打燃了沼气炉,紫色的火焰升腾而起 
,不到10分钟时间一壶水烧开了。不一会儿,香味扑鼻的饭菜也端上来了。这一过程,前后不过半个小时,既干净又方便。 

    而在一个月前,杜丽荣家用的还是柴火灶。做饭时厨房里经常烟熏火燎。眼下,她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方便的“天然气”。 

    杜丽荣使用的“天然气”从何而来?她的丈夫赵满喜乐呵呵地介绍说,后院里的暖棚圈舍里饲养着3头猪、10只羊,它们吃的是堆放在圈舍旁边的玉米秆。圈舍旁边建有水冲式厕所和沼气池,人和牲畜的排泄物悉数入池,变废为宝产生沼气,沼气通过一条长长的管道输送到厨房、客厅。说话间,赵满喜随手打燃一盏沼气灯后说:“沼气灯还可以杀虫、灭菌、消毒。”沼气的渣液是种玉米的好肥料。他算了一笔账:以前,用电和燃料1年得花费1500元,现在不花钱,还减少了烧材烧煤造成的环境污染。 

    这家人只是享受“循环经济”成果的农户之一。今年年初,庄浪县投资504万元,在大庄、柳梁两个乡镇实施“一池三改”项目,计划建成1440个沼气池,目前已经建成486个沼气池,并配套完成改灶、改厕、改圈工程。如今,这种“生态家园”在庄浪县发展很快,为当地农民带去新的希望。(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