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2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玲 钟华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从湖北十堰向北,驱车辗转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记者一行进入素有“中原粮仓”美誉的重镇———河南南阳。与山区十堰不同,地处中原的南阳,大地渐渐舒展开来,展现出一马平川的绿色长卷。今天的南阳,正以拥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52%的面积、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而为世人瞩目。长达1267公里的调水长渠,将从该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引水北上。

    两天的采访,一个印象在记者脑海里越来越深刻:绿色,正成为南阳的主色调。南阳,正用绿色生态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努力实现“要有活水清如许,须得源头绿如蓝”的目标。

    金山银山:绿色考核把关

    在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丹江口水库渠首闸以北不到200米,有一座年产8万吨的汤山水泥厂。厂子虽小,年上缴利税却有200多万元。但这个厂是渠首闸周围最大的污染源,为了让碧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永远清澈,镇里毅然对该厂实行了关停并转。

    关闭水泥厂,等于断了县财政一笔不小的收入,按传统的GDP来考核,干部政绩可能会受影响。但镇干部并没有面露难色。镇党委书记张振亮说,现在我们关闭污染企业还要“加分”呢。原来,从2004年开始,南阳市率先在全国将理论界争论中的“绿色GDP”付诸实践,把环保工作列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与个人考核、任免、晋升相挂钩。

    南阳市委书记何东成说,一家企业,如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就是赚再多的钱,也要把它关掉。探索实施“绿色GDP”考核,目的就是通过改换政绩考核指挥棒,避免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地方经济一时的发展。

    南阳市环保局局长姬国昌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通过绿色指挥棒的调节,南阳各级领导对环保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大家认为环保部门是“绊脚石”,绕着走,躲着干。现在不同了,上项目,建工业园区,首先要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如果对环境有影响,环保部门可以一票否决。

    水源安全:生态环保为先

    为了服务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让京津人民喝上“放心水”,南阳市强力整治工业污染源。自1996年以来,对全市800多家重污染的“十五小”企业实施了强力关闭,对酿酒、造纸、制革和制药等280多个重点污染源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敦促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改造,有效控制了水环境的污染。2003年开展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和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活动,关闭淘汰了59家重点排污企业,责令包括泰隆纸业公司在内的11家企业搬迁、转产。

    副市长陈光杰告诉记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们一方面打击整治污染,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为涵养水源,水源区内各级政府、干部群众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建设沿丹江速生林湿地保护区、浅山丘陵退耕还林区、深山封山育林区。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65万亩,退耕还林29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同时,着力推进库区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以农村沼气、秸秆速腐处理为主的秸秆和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轻了面源污染。现在库区已建成沼气池5250个,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吃干榨尽”:循环经济为重

    为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南阳市提出建设生态大市的目标。市委书记何东成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大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酒精生产历来是高污染行业,但当记者走进雄居亚洲酒精生产“霸主”地位的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一台台自动高速运行的机器设备,洁净舒适的环境,怎么也让人和高污染产品联系不到一起。原来,天冠集团采用酒精清洁生产闭路循环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糟、二氧化碳、废水、废渣等实行资源化再利用,使上游产品的废物成了下游产品的原料,基本实现了“吃干榨尽”。去年,这家企业的主打产品酒精和燃料乙醇的销售金额为3.2亿元,而“吃干榨尽”后,副产品又产生1.5亿元的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在实践中,南阳市运用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创建循环型企业。全市先后关停了400多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市内重点控制的一批能源消耗高、生产环节多、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内部循环系统。

    农业处于资源利用的初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链条。目前,南阳市已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最典型的就是秸秆养牛,牛粪生产食用菌,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废渣用作肥料还田等模式。一些县区还探索出了“养猪—养鸡—水产循环养殖”的立体产业链条,形成了“塘上猪鸡鸭,塘内养鱼虾,四旁林果花”的生态农场。

    南阳的“绿”,入脑入心,沁人肺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