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元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7月16日,从锦州市黑山县田间公路放眼望去,尽是绿得冒油的无边田野。今年雨水大,庄稼长得正欢,那股葱茏劲让人恨不得跳进去扑腾扑腾。
    黑山县是辽宁省的粮食大县,去年的粮食产量达8亿公斤。可是,传统的种粮方式使农民增收较慢,县里发展工业优势不大,粮食大县成了经济落后县。
    辽宁绿色芳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崛起引起了县领导的兴趣:这家公司经过6年时间,从注册资本50万元发展到固定资产3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欧盟,年创汇500多万美元,并通过了欧盟严格的技术检测,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不含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生产商。受此启发,经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环境测评,黑山县全县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标准———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原来因为地处偏僻让人头疼的土坷垃,一下子变成了宝贝疙瘩!
    绿色食品,成了黑山打出的“农产品提档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张王牌。
    芳山镇英窝村的付维良刚买了30方的兔粪,他家24亩大田,加上自家牛羊粪,一年60方的有机肥就解决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有机肥的花生一亩能产四五百斤,价钱能卖到一块八毛多,而用化肥农药的花生一亩要少产100多斤,价钱也要便宜两三毛钱;有机肥15块钱一方,今年农资涨价,尿素要100多元一袋,加上省下来的农药,“24亩地就是两千多块呀!”
    “绿色芳山”里负责农户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的马福军经理告诉记者,一开始农民并不理解,因为第一次用有机肥粮食产量要受影响;庄稼长了虫子,农民就嚷着要打药,公司举办培训班,来者却寥寥。经过两三年的试验,农民尝到了甜头,现在公司每次培训农民都会挤满一屋子。
    在“绿色芳山”公司里,记者看到,3万多平方米的公司园区里,绿化用的竟然是花生等粮食作物!在生产区,工人们正穿着“白大褂”分拣花生。“他们都是经过体检的”,公司董事长吴国民说,绿色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不,装花生的袋子都是麻袋!”靠着公司加基地再加农户的经营模式,“绿色芳山”带动了2万多农户实现增收。
    据介绍,到6月底,全县绿色农产品AA级认证品种3个,累计认证面积3万多亩,A级认证品种10个,面积近90万亩。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张勇主任说,发展绿色食品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4日 第六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