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和肉类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小麦、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销路不发愁
安志东的300头生猪最近刚刚出栏,他正忙着为猪圈消毒,准备迎接下一批300头猪,“按照今年的行情,每头纯利润100多元没什么问题。”安志东的主业已不仅仅是养猪,他还经营着全村130多个养殖户的饲料供应和猪病防治。
安志东是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小村铺村养殖协会会长,他喂的猪很少生病,三四个月平均可达220斤。他保守地说,“年收入应在5万—8万元”。
记者从村里走过,一路所见的两层楼房比比皆是,村里近一半的农户从事猪、牛、鸡的养殖。然而,他们这个村从前在周边乡村却是穷掉了底的,“那时候,我家电费交不起,农业税交不起。村里光棍条子排成队。”村民安长宇说。通过养猪,去年冬天他家也扒掉了三间破瓦房,花三四万块盖上了小楼,“这是过去想都没想到的”。
干河陈乡党委书记车全安很感激龙头企业的发展。他介绍说,全乡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多元,“全市那么多食品加工企业,每天都需要从外面往漯河调猪。我们养的猪根本就不愁销路。在食品企业打工的农民一年能收入万把块,大量管理人才、经纪人也从中脱颖而出,世界先进养殖技术和品种的引进,使村里人眼界开阔了,把整个经济都带活了。”
农民增收有“龙头”
“双汇”、“南街村”、“澳的利”……这些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出自一个仅有250多万人口的中原城市。在刚出炉的“2004年度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中,漯河市有3家企业入围。据统计,漯河目前已经有肉制品、面制品、啤酒饮料等15大类食品加工项目500余种,食品企业2400多家,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5.8%。
与龙头企业发展相映成趣的是农业发展的一组数据: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农村一半以上剩余劳动力在企业找到了工作,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龙头企业拉动的相关产业。
5月8日,记者见到豫汇集团董事长马祥伟时,他正为企业“吃不饱”而发愁,日宰杀3万只肉鸡的生产线却只能有5000只鸡可供应。“没办法,我正准备和更多农民签协作合同,5000亩的田园鸡供应基地正在筹建,我保证每斤鸡比市场价高一到两角钱!”
像马祥伟这样焦急的企业老总在漯河还有很多。漯河全市年消化粮食220万吨,不仅能“吃”掉全市粮食总量,还能“吃”掉占总加工量40%的外地原粮;年消化生猪1200万头,是饲养量的5倍。
“一荤一素”是漯河食品工业发展的特色。龙头企业龙云集团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产业,形成20多个蔬菜品牌,使漯河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740公斤,是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的2.4倍。为加快发展,龙云集团正在实施“龙云工程”,与周边8个县市3.86万农户和示范园区签订了种植合同。
提升农业附加值
漯河市委书记刘炳旺说:“农业产业化道路,实际上就是以农育工、以工哺农,实现工农两旺。食品工业符合农业地区的发展实际。”漯河市市长靳克文介绍,20多年来,漯河的食品工业已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体系。目前,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39项;提出“加快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新目标;设立“创新奖”,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漯河是河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河南省“十五”规划的目标。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介绍,河南不仅解决了全省97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原粮和粮食制成品。但出售“原”字号产品的河南农业收益甚低。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河南粮食和肉类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并已初步形成了小麦、畜产品产业链。河南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陕西省: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
2019年,是陕西省县域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煤炭安全事故停产整顿和环保整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 【详细】
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式公布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批)的通知 【详细】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云南召开 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收官工作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月4日在云南怒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收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尽锐出战、攻 【详细】
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近日,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将通过12个方面57项具体政策措施,开展“普惠强基、政策扩容、精准富民、融合提质、化险畅通”五大服务工程,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详细】
[江西]红土地里酿甜蜜——江西安远红蜜薯产业发展的故事
瓜果飘香时节,香港客商陈国栋踏上了去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订货的旅途,今年他准备订购30万斤红蜜薯。“我从商七年,之前没听过安远有红蜜薯,一直以来都是在福建那边订货。去年在推介会上试着订了5万斤红蜜薯,回去后被一抢而空,顾客反映特别好,想再订时已经没货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