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7日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李冬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钦州市产业扶贫工作以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核心,充分挖掘贫困村产业资源,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产业开发,探索五种产业扶贫机制,有效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一是“党建+”产业扶贫机制。浦北县依托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建设4500亩石祖禅茶园发展生态种养、休闲旅游等产业助农增收。2016年以来,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954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辐射带动全县3000户以上农户就业增收。与100户贫困户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贫困户获得分红127万元。每年为北通镇那新、佛新等周边村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

  二是“企业+”产业扶贫机制。制定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奖励办法。市级出台《钦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奖励办法》,对吸收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热心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的企业(合作社)进行奖励,符合规定的每家企业奖励10万元,每家合作社奖励5万元,2019年共奖励14家企业和合作社。引导企业带贫益贫。企业以记账赊销方式向贫困户提供种苗、鸡(猪)苗、饲料、兽药,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并按合同价与养殖户结算,保证贫困户有预期的收入,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带动贫困户10818户。

  三是“致富能人+”产业扶贫机制。灵山县武利镇大沙村积极推行“致富能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 52 户农户参与白鸽养殖,2019 年全村肉鸽产值达20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超过 12 万元。致富能人大沙村大利养鸽专业合作社社长劳菓修从2008 年开始养殖白鸽,现存栏白鸽4000多羽,每月能出售乳鸽1400 多羽至广东等地,年收入约50万元。致富能人发家不忘乡亲,主动为村民、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了全村白鸽成活率达 80%以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劳英修利用5万元的小额信贷帮扶资金,建起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目前存栏白鸽 2000 多羽,月收入达6000元,2017年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大沙村存栏白鸽16万多羽,每月出笼乳鸽11.2 万羽,是灵山县有名的白鸽养殖之村。

  四是“互联网+”产业扶贫机制。4家本土农村电商平台淘实惠、新村淘、老友购、顺路发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网点3465个,引导电商带头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顺应“网红经济”趋势,把全国三农领域的标杆网红人物、首批产业扶贫“三农合伙人”、“巧妇9妹”和黄忠文等网红培育成为“扶贫达人”,推动农产品销售和产业融合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引导“扶贫达人”与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网络扶贫四季行”,带动销售特色农产品2万多吨。

  五是“科技+”产业扶贫机制。钦州市组建7个农业产业扶贫技术专家服务组,选聘14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村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2020年上半年,全市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2075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3场,受训贫困户2836人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项(个),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合作组织5个,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148次。根据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大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18期,覆盖贫困村184个,培训贫困户6945人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