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来源:贺州市委宣传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国家湿地公园龟石水库水碧天蓝。

  钟山百里水墨画廊。

  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山花烂漫。

  永贺高速立交回龙互通俯瞰图。

  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八步三华李”喜获丰收。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季纳凉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态乡村下湾村。

  全国重点文物富川风雨桥。

  贺州长寿阁。

  昭平南山茶海景区。

  近年来,贺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总体要求,聚焦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以全力东融为主线,持续开展“三年攻坚赶超跨越”行动,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切实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全力东融跑出了“加速度”。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如今贺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市经济正从恢复性增长加快向中高速持续性增长转变;东融工作扎实推进,时空格局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加快向东融一线前沿转变;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产业发展正从传统动能加快向新动能转变;投资环境更加优良,营商环境正从趋好加快向广西一流转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正从不平衡加快向差距缩小态势转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正从缺乏特色加快向“山水园林长寿城”转变。这一个个华丽转身,标志着贺州已经迎来赶超跨越的新希望。

  贺州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全力东融统领全局,实现从开放的“边缘”跃升为开放的“前沿”。贺州着力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围绕对接珠三角地区,先后探索建设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延伸区,取得了较好成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贺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为全力东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贺州按照广西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规划、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五个东融”,大胆探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合作模式和“双飞地”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了软视科技等7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今年5月,自治区正式批复实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贺州第一次登上了全区开放发展战略的大舞台。今日之贺州,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高水平开放合作道路更加宽广。

  贺州始终坚持“产业兴市”,积极培育产业树、打造产业林,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得到不断优化。该市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工程,打造茶业、果蔬、生鲜三个“百亿元”产业,培育了八步三华李、富川脐橙、昭平茶叶等区域品牌,全市生态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26万亩,实现供港蔬菜全程无障碍“直通”,2018年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达155万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32.0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6.6亿元,贺州传统农业正稳步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迈进。

  该市还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特色主导产业加速崛起,打造了全国较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获评全区2018年装配式建筑试点“优秀城市”,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较建市之初增长18.8倍,规上工业对GDP贡献率达37.1%。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建成姑婆山旅游区、黄姚古镇等9个国家4A级景区,姑婆山足球小镇等12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入推进,引进广西大健康产业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大皇蜂物流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重大项目,服务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37.0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69.62亿元,增长6.3倍,对GDP贡献率达44.7%。今日之贺州,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贺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担当实干、强力攻坚,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贫困村的“发展指数”。“十三五”初期,贺州5个县(区)均为贫困县,是广西唯一的贫困县全覆盖的设区市。该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脱贫攻坚“五场硬仗”“四大战役”,突出抓好深度、极度贫困村特别是“土瑶”聚居村脱贫攻坚,实现了21.75万贫困人口脱贫、187个贫困村出列、八步和富川两个县(区)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4.88%。今日之贺州,正加快与全国、全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贺州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城市更加漂亮,“生态新城”“生态水系”和“一江两岸”建设成效明显,市文化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大钟山公园、北堤公园、园博园等城市公园从无到有,一批市政道路完成升级改造,万达和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贺州,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16.12平方公里扩大到53.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5.4%提高到46.8%。

  如今,贺州交通更加便捷,相继建成运营广贺高速、洛湛铁路、贵广高铁、永贺高速,贺巴高速(钟山至昭平段)今年9月底建成通车,实现了从“地无寸铁”到高铁动车公交化开行的重大改变。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贺州学院升格为高等本科院校,组建了贺州职业学院,新(迁)建了贺州高级中学、城东实验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建成了市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平桂区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评,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初步达到评审要求。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网络信号。今日之贺州,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园林长寿城”初步形成。

  贺州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大力发展长寿养生经济,正加快实现从绿水青山的“颜值”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变。依托中国第一个“长寿市”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金字招牌,聚焦生态旅游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引进顺峰温泉康养旅游开发等百亿元项目,建成南乡西溪温泉、贺寿园等一批文旅、康养、医养项目,黄姚古镇、姑婆山旅游区入选“广西十大养生小镇”。

  该市还加快“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品牌建设,世界长寿论坛永久落户贺州,今年成功举办首届世界长寿论坛暨生命科学大会,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亲临贺州探访长寿文化。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空气环境综合指数常年排全区前列;率先在全区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成功入榜全国地表水质量最好的30座城市,成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荣获国家环境保护“绿坐标”管理创新奖。今日之贺州,正加快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色后花园。

  贺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民生福祉得到不断增进。以小财政办好了大民生,近年来,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均在80%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5.36%、93.28%、86.4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43%、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控制目标;群众安全感连年保持在全区前列。今日之贺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生态贺州长寿胜地

  贺州概况

  “寿城”贺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于2002年撤地设市,是广西最年轻的设区市之一,辖八步区、平桂区和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等5个县(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具有5个突出优势和特点: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贺州是广西的“东大门”、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随着桂梧高速、广贺高速、永贺高速和洛湛铁路、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贺巴高速公路顺利推进,贺州正成为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二是生态环境优越。贺州森林覆盖率达72.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6倍,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境内有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等9个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是“世界长寿市”、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和中国十大养生城市,近日还荣获了“优秀魅力城市”称号。

  三是自然资源富集。贺州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多种,其中稀土、黑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花岗岩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区第一;水电资源充沛,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素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之称。

  四是历史人文丰厚。贺州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有国宝“麒麟尊”、临贺故城、潇贺古道等历史文物古迹,拥有瑶族盘王节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地区。

  五是后发潜力巨大。贺州拥有全国“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多项改革试点示范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奋进贺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贺州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贺州实现了“五大转变”,即发展从传统动能加快向新动能转变,时空格局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加快向向东开放合作前沿转变,改革创新从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加快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转变,新型城镇化从城市品位不高、缺乏特色加快向“山水园林长寿城”转变,城乡发展从不平衡加快向发展差距缩小态势转变。

  经济发展方面:贺州市经济在艰难形势下打开新局面,呈现速度加快、结构转优、业态向新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入全区“第一方阵”。

  2018年,贺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2年的38.6∶27.8∶33.6优化为19.8∶35.4∶44.7;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是2002年的5.5倍;固定资产投资是2002年的21.5倍;财政收入58.16亿元,是2002年的9.3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8元,是2002年的6.4倍。

  2019年上半年,贺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增速在全区排第1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速在全区排第1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在全区排第5位。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6%,增速在全区排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增速在全区排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区前列。

  农业方面:在全国率先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的设区市,实现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县(区)全覆盖,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占全市蔬菜总量的70%,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工业方面:碳酸钙、装配式建筑“两个千亿元产业”不断壮大,其中碳酸钙粉体产量占全国市场的35%以上,年产人造岗石6000多万平方米,获得“中国重钙之都”“中国岗石之都”称号。新经济新产业迅速发展,引进了3个“双百”项目、36个“双新”项目。

  服务业方面: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形成以旅游康养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2018年,贺州市上规上限服务业企业56家,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5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6%。

  城乡发展方面:按照“山水园林长寿城”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53平方公里,建成大钟山公园、北堤公园、爱莲湖公园、贺州园博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在全区率先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江河”“清洁田园”活动,建成下湾村、马鞍寨等一批全国全区生态乡村。贺州力打好“土瑶”聚居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五场硬仗”,贺州市贫困发生率从“十三五”之初的13.88%降至4.88%。

  东融贺州

  贺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6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在贺州调研时,对贺州工作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2019年6月,自治区正式印发了《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2018-2025年)》,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明确贺州是广西“东融”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贺州市按照“12345”的东融工作思路,在规划、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上加快东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引进了中资控股、东融冶金、顺峰康养等3个“双百”项目,软视科技、“中生·穿越智慧浆云”、一曜生物等36个“双新”项目,经济发展跑出了东融“加速度”,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入广西“第一方阵”。

  大美贺州

  贺州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长寿养老服务业与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交流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养生为主抓手的生态健康产业,积极打造长寿食品产品并形成产业链,推动“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把“寿城”品牌做强做大、造福人民。

  人文贺州

  贺州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贺州文化。早在明清之际,这里就是桂湘粤三省(区)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较著名的有紫云洞、姑婆山、玉石林;临贺古城、玉印浮山、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还有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还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此外,贺州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如瑶族的“盘王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等。

  长寿贺州

  2015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发布《贺州长寿环境调查和评价报告》,调查报告显示贺州市全市人口246万,百岁老人474人,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91/10万人,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7.5/10万人长寿标准。

  2016年10月19日,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指导委员会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认证贺州市为“世界长寿市”,并颁发牌匾。

  2019年7月12日,首届世界长寿论坛暨生命科学大会在贺州成功举行,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际学者专家齐聚贺州,共同探讨健康长寿与生命科技。7月12日,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贺州考察长寿文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夏影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