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 鹏 杨晓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广西管辖海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28.59公里。“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北部湾带给广西的不仅是春暖花开的诗意,还有得天独厚的“蓝色”潜力。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首次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为广西如何释放海的潜力,给出了科学指南。

  海洋是广西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未来所在。面对打造向海经济的新课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组建成立的广西海洋和渔业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等领导对海洋发展的指示精神,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谋划向海经济,不断推进海洋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向海经济一路高歌、迎风远航!

  一

  加强党的建设为向海经济提供内核驱动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广西海洋和渔业厅牢记“打造好向海经济”这一深切嘱托,结合单位新组建、刚起步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以党建促融合发展”理念,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积极科学谋划向海经济结合起来,严格贯彻执行“重大会议必提党建要求、基层调研必看党建工作、工作督查必查党建内容”的规定,制定和签订了《2018年度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主要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年度工作考核中党建和经济工作各占50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党组关于印发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从指导思想、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6大方面和29个小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并制订和出台党建和经济工作规章制度90多个,将党的建设与广西海洋和渔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凝心聚力打造向海经济,建设好海洋经济强区。

  二

  抓牢制度建设为向海经济打造“坚强铠甲”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广西海域使用权招拍挂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5)》《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北仑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继出台实施。《打造广西向海经济行动方案》《广西振兴乡村打造美丽渔村行动方案(2018-2020)》《打造广西现代渔业经济行动方案》已完成编制并报自治区政府审批,向海经济从耕海牧渔走向经略海洋,广西陆海统筹、人海和谐、海洋资源和环境开发保护齐头并进。

  据统计,2017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94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高于全区GDP增速4.1个百分点,占广西GDP约6.8%。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化工、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广西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成为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初步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713亿元,同比增长12.4%,是GDP增速的2倍。

  三

  融入通道建设为向海经济统筹陆海联动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区,曲折漫长的海岸线馈赠了北部湾沿岸53个天然良港,其中可开发港口达21个。

  广西合浦是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如今,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的广西,正以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为抓手,加快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组成,具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群形成的规模优势,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广西海洋和渔业部门积极融入“南向通道”建设,有力保障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用海需求,推动广西以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全面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

  在项目用海保障下,北部湾港先后建设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及进港航道、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北海铁山港1-4号泊位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畅通海洋经济国际贸易交通脉络。目前,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0多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实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港口基础设施和吞吐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北部湾港全年港口吞吐量实现2.19亿吨,增长近7.2%,突破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0%的高速增长。

  良港建成,畅通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之路。临海经济率先“风生水起”,中马钦州产业园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粮油食品等为主的现代临海工业体系。其中,百亿元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总数11个,其中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个。钦州保税港区成为广西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之一,吸引了近400家中外企业落户。广西北部湾-东盟海上丝路邮轮航线首航,北部湾港作为中国-东盟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中国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多国经济特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往来将更加密切,海洋旅游产业能量初现。

  四

  夯实现代渔业为向海经济筑牢重要支点

  广西北部湾地处我国大陆岸线的最西南端,是一片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海区,海洋宜渔面积达1600万亩。除北部湾渔场外,广西还身处潜在渔业资源量达562万吨、可捕量达280万吨的南海深外海渔场和南沙渔场。海水珍珠“南珠”产自广西,钦州大蚝(近江牡蛎)、白海豚更是广西海域独具特色的资源。

  七十二泾红树林,十里蚝排海连天。在钦州湾大蚝示范区,一排排大蚝在生态优良的“天然牧场”茁壮成长。经过7年多建设,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生产基地,全国七成近江牡蛎都出自于此。大蚝养殖相关产业的从业者超过10万人,是钦州沿海渔民最大的一个养殖项目。

  北海市铁山港区深水抗风浪养殖示范区,向更深海的地方要资源,引导网箱养殖从港湾走向深海,成为广西沿海三市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广东、福建、上海及欧美国家。

  为引领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广西深入实施科技兴海和科技兴渔战略。全区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虾光一体”“鱼虾套养”“金鲳鱼+珍珠贝+名贵鱼”多层养殖等模式,海洋渔业养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科技底蕴输出新动力,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落户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更让广西的科技兴海如虎添翼。南珠工厂化养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兴起,让传统的“腌晒冻煮”粗加工升级为向科技要效益的深加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与海洋产业,已成为广西走向海之路的“头雁”。

  建设海洋牧场是广西实现向海经济发展与一湾碧海“同频共振”的又一举措。作为我国人工鱼礁发源地,广西对海洋牧场建设给予重点倾斜。目前已规划建设了北海市海洋牧场示范区、钦州市人工鱼礁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等3个海洋牧场,努力打造生态“蓝色粮仓”和千亿元现代海洋渔业产业。

  现代海洋渔业是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突破。2017年,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621.43亿元,排全国第7位,水产品出口额居全区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21953.8元,排西部第1位、全国第5位,广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渔业大省(区)。

  五

  借力对外合作为向海经济广布国际格局

  向海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不囿于一地一域,才能舞海弄潮。广西是全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新一轮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广西海洋和渔业部门抢抓机遇,以更丰富和开放的姿态,率先引导和支持渔业“走出去”“请进来”,全力打造内聚外合、纵横联动“深耕东盟、拓展南亚、面向世界”的向海经济开放新格局。

  2015年,广西祥和顺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在毛里塔尼亚建设远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建成28艘渔船的大型远洋船队,预计2018年总产值可达19亿元;2016年,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文莱签订渔业合作协议,成为“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第一个成功落地文莱实施的项目;2018年初,“东帝汶马纳图托拉雷安南渔业港水产园区”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经中国、东帝汶两国政府批准建设的“两国双园”项目。

  截至目前,广西企业已与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和渔业合作,总投资超过20亿元;合作内容也从远洋捕钓作业,拓展到海洋养殖、渔业科研、生物保护、补给服务等更广阔、更深层次领域。在“引进来”方面,促成美国、加拿大、泰国、中国港澳台等一批境外投资入桂发展。

  广西海洋生产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撒网”世界的广西向海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经形成。

  六

  建设生态文明为向海经济守牢保护红线

  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域,广西近岸海域属于难得的“洁海”“净海”。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咐,也是对广西生态资源的肯定和褒奖。

  2017年12月,作为全区最先划定和实施的生态红线,《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正式印发和组织实施。方案划定的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区总面积为4100.65平方公里,占广西管理海域总面积的60.12%,为全国沿海有关省区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比之最。同时,方案将广西大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护目标定为91%,其目标之高、保护力度之大,列全国目前沿海省区中之最。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用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倒逼向海经济走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发展之路,是广西海洋和渔业部门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高准则。

  全区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成果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此外,积极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三大生态修复工程整治行动,严格海洋和渔业执法,逐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广西近岸水质达标率88.2%,在我国沿海省区近岸海域中排名最高。2018年1-6月,广西近岸水质达标率91.70%,海洋生态优良状况继续领跑全国。在不断释放向海经济“红利”的同时,全区海洋和渔业事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瀚海弄潮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蛰伏多年的北部湾,从未像现在这样风生水起、广受瞩目。迈进深海远洋的广西,正豪情满怀书写着向海经济的新华章!

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图为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景。朱为柱/摄
 
①广西蕴含在海岛、海滨、海岸及海面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北部湾滨海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图为游客在北海银滩消暑度假。(资料图片)
 
②目前,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0多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许志干/摄
 
③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相关领导深入到“中国海警3113”船开展甲板大讲堂活动,为全体船员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李 鹏/摄
 
④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广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渔业大省(区)。图为罗非鱼加工生产线一派繁忙的景象。百 洋/摄
 
⑤6月8日的全国海洋宣传日期间,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在沿海三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图为北海市中学生在海监船上接受海洋科普知识教育。唐广生/摄
 
繁忙的北部湾海上交通运输。(资料图片)
 
深入开展“海盾”“碧海”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行为。图为广西渔政、海监在北部湾海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唐广生/摄
 
9月10日,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广西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正式揭牌。它的成立,将极大提升广西海洋科技力量,促进广西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为设计效果图。 第四海洋研究所供图
 
临海经济风生水起,北部湾经济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粮油食品等为主的现代临海工业体系。图为临港工业区夜景。许志干/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