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人在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修路。 王亚东 摄
桂林12月28日电(王亚东)近日,在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的敢兴村,村道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不少工人正在平铺水泥路,崭新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路旁的新路灯也已经安装完毕,村民们对于村里的大变化喜笑颜开。今年,归侨们深刻感受到了变化,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桂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石玉琳来到经济区视察,深入托管村敢兴村慰问村“两委”干部,向经济区及村委干部提出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随后,经济区工委、管委及三个行政村的“两委”干部,深入实地调研,充分征求民意,积极申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项目。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特别给予经济区托管村加大倾斜投入力度,修建主干道和村道、种植绿化带、整修污水管网、新修水利、安装路灯、完善了该区域与群众生活相关的配套设施……实现了华侨旅游经济区的大变样。
图为新修的的水泥路。 王亚东 摄
据介绍,今年,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共实施基础建设项目20个大项,投资总额达2022万元,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覆盖到敢兴村、竹江村、马家坊村以及华侨新城建设,通过进村主道路硬化工程、村道及巷道硬化工程、机耕路及水利、水坝、水源勘测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生态污水处理等工程,切实改变华侨旅游经济区农村基础设施差的面貌,给侨民群众送上一份新年的大礼。
近年来,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投入巨额资金,兴建“侨居工程”,彻底解决归侨侨眷住房难问题,开创了广西“侨居工程”建设新模式。侨民的住房也渐渐从平房变成楼房。桂林华侨农场投入7000万元兴建了“侨居工程”集资房,解决了桂林华侨农场662户归侨、职工安居问题。“原来,大家的住房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因年久失修导致的墙体开裂,基础下沉,横木腐朽导致安全隐患很高。而‘侨居工程’中的危房改造满足了归侨的需求,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桂林华侨农场管委会主任熊波浪解释。
最让印尼老归侨陈兆钿感到暖心的还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的政策回应了归侨的诉求。“我们的孩子都接受这里的教育,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高考给加分,孩子受到高等教育,就会找到好工作,有的孩子在外面还开了公司。只要我们有需要,国家和经济区都尽量安排,我们过得很幸福。”陈兆钿说。
“我们要把归侨的民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工委书记陈建安表示。考虑到农场归侨普遍年龄大的特点,农场负责人把教育、养老问题列为头等大事。修建敬老院,完善医保福利等给华侨提供了更舒适的晚年环境。“我现在退休了,可以享受晚年生活,我们农场的医疗很不错。”陈兆钿的话语中透着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也以自身地理位置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身处风景名胜区的优势,重点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和高新信息服务业”,结合“侨”的特色,全力打造“华侨旅游新城”。在新一年,华侨旅游经济区也将昂首阔步前行,实现发展大飞跃。(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2018年桂林拟实施市级重大项目900多项 投资870亿
12月22日,桂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武到市重大项目办调研。据悉,初步考虑,全市2018年实施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900项以上,完成投资870亿元以上。 【详细】
“方便”更方便 山水更引人:桂林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提质升级纪实
“这哪里像是公厕,还以为进了五星级酒店。建筑优雅,古色古香,和古南门的环境很配。”12月4日,游客吴女士对桂林市古南门的旅游厕所赞不绝口。和古南门旅游厕所一样,与桂林山水“很配”的星级厕所还有很多。桂林早在2000年就率先发起“厕所革命”,近年来不断提质升级 【详细】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完成八成多
11月27日,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工作情况。 【详细】
桂林市加快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阶段性指标基本完成
27日,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工作情况。2012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 【详细】
桂林米粉“百亿元工程” !未来将打造1至2家上市公司
根据《桂林市商贸经济“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完善城镇流通系统、建设农村流通系统、健全流通节点工程系统等“三大体系”,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将桂林建成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