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3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梁馨予 黎超 严江萍 潘锦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梧州讯(记者梁馨予 黎超 严江萍 潘锦才)19日,梧州市长洲区委副书记、长洲区区长兼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园区管委会主任陈捷,在接受专访的时候公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梧州市长洲区GDP同比增长8%,达到26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170.3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收入8.2039亿元,同比增长0.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25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0元,同比增长11%,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6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73%,同比增长38.09%。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长洲区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促进了全区经济平稳增长。”陈捷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说。

  稳中有进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开局之年,梧州市长洲区通过制定一系列稳增长文件,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努力巩固“稳”的基础,有力确保了辖区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同时,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增强“进”的动力,长洲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多次赴广东珠三角、华东省市及长三角等地走访企业40多家,洽谈项目18个,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创新招商方式,在杭州市设立了长洲区华东省市招商促进办公室,将招商促进工作延伸至长三角华东省市。

  协调共进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降本增效,工业经济新发展。“十三五”开局之年,梧州市长洲区认真落实国家降成本去产能政策,打好工业企业降本增效“组合拳”。辖区内金海、永达、鑫峰三家不锈钢龙头企业获批为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企业,降成本8500万元。

  强化服务,构建商贸新局面。长洲区统筹推进商贸流通项目10个,全年完成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4亿元,继续服务推进毅德物流城、梧州市商贸物流园等辖区内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竹湾家居广场项目主体建成。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优质乡村游。近年来,长洲区积极实施“旅游旺区”战略,依托该区生态资源和城市旅游优势,重点发展壮大休闲旅游业,开发“一区两带”(即323省道乡村旅游区,西江、桂江旅游带),打造一批生态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并且通过在泗洲岛、富万村和323省道沿线各大特色农庄开展“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长洲区乡村旅游。2016年,长洲区新增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

  深化改革,现代农业有新亮点。长洲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并成立镇级经管站和廉政工作站强化村组集体资产监管,获得自治区纪委和农业厅的肯定。此外,长洲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辖区有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家庭农场4家,东方美人茶、生态香猪、网箱养殖、田螺等特色种养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精准发力,项目投资上新台阶。长洲区各分战线指挥部、办公室建立工作微信群,聚焦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精准发力,全力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辖区统筹推进重点项目47个,实际完成投资49.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党建引领 助力社会发展

  维护人民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洲区委严管队伍,下猛药祛除沉疴顽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撤换宗旨意识弱化、干事能力低下基层党组织书记,从严治党落到基层末梢;编制“违纪白皮书”,树标尺、明纪律;编制“长洲红旗谱”,选典型、树模范。

  此外,长洲区创新机制推动党建服务供给改革,回应群众关切,服务中心大局。通过创立社区微信公众号,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党员服务直通群众家门;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组建党组织,企业老板也是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党员老板”有了为民谋利意识,自觉反哺社会;通过在精准扶贫一线成立临时党总支部,长洲区四家班子领导、区直部门负责人担任临时党组织书记、委员,85个帮扶单位、539名帮扶党员干部纳入临时党组织统一管理。干部扎根扶贫一线,群众急切入脑入心,助民脱困提了速度、有了实效。

  整合力量 多措并举开展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长洲区有登记入册的贫困户980户、3355人,倒水镇三贵、路垌、古道为自治区级贫困村。

  2016年,长洲区大力推动扶贫产业开发,引导和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安排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养鸡,受益贫困户500多户。同时,向三个贫困村投入63万元发展特色产业,投入205万元用于种养产业奖补,着力构建“一村一品”特色富民产业格局。

  此外,长洲区还整合力量,多措并举。通过提前下达脱贫目标,及早谋划扶贫项目,将人财物向脱贫摘帽村倾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落实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抓好贫困地区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深入开展“一帮一联”活动,合理引导帮扶预期,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增强脱贫实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饭否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