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 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构建百亿元产业带 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

依托南方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玉林中药材加工业逐渐发展壮大。图为玉林某医药企业的现代化中成药生产线。记者 唐群峰/摄

  玉林讯(记者 黄 珊)12月28日,位于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内的玉林制药集团仁厚生产基地,六台中药材提取罐正开足马力运转。

  “几年前,中药提取物加工在玉林还是空白。现在,我们建了新车间,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增产扩能效果明显,目前车间每天能加工处理中药材12吨。”提取车间主任王艳红告诉记者。她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十几年,能亲历玉药这个历经一甲子风雨的“老字号”,在产业园区里迎来再次加速发展的春天,她非常欣慰。

  作为玉林市实施“六百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产业园区已吸引确定落地的企业、项目21个,总投资达105亿元。据统计,1-11月,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项目投资14.87亿元,同比增长13%;基础设施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6.5%。规划面积24.1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成为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印证。

  A “南方药都”名声在外

  “无药不过玉林,寻香必至玉州”。玉林素有“南方药都”的美誉,中药原材料丰富,市场交易活跃,是岭南特色中药材主产地,也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石斛的主要研发、种植和加工基地。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产业,紧紧围绕“以药立市、以药兴市、以药富民,建设中国南方药都”的战略部署,出台了《玉林市百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南方药都(玉林)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文件,强化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目前,玉林已经成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拥有全国第三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香料主要交易市场,药材购销辐射全国,远销日本、韩国、越南等国,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药材流通、批发集散地。2016年,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1/5,中药材总产量达9.68万吨,销售收入10.09亿元。

  不少选择到产业园区投资的企业,正是看中了玉林已经成熟的中医药产业链。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易鹏飞表示,该公司经过4年的考察,认为玉林人文环境良好、产业基础坚实、中药文化底蕴深厚,决定除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东盟中药材交易市场外,再投资20亿元在产业园建设中药生产加工园中园,“我们公司有十几个项目基地,在玉林的项目规模已经排在第二位,可以说,玉林是我们第二大重要的市场。”

  B 科学规划产业集群

  传统的产业优势只是引起企业关注的敲门砖,科学完善的产业规划才是吸引大型企业落户的关键。玉林市对中医药产业十分重视,一直将中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旨在做大南方药都,彰显南药特色,构建南药产业带。

  近年来,玉林市围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特色诊疗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以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区为重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人才、技术、资金等配套,逐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同时,引导优势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适宜地区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在中药材资源集聚地建设大型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此外,玉林市还充分利用本地中医药、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结合养老产业布局,开发建设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于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健全社会养老、医疗、康复、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产业园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将目标投向行业知名药企、上市公司药企,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据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光介绍,园区成立1年多以来,招商引资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综合实力强的上市公司开始在这个平台大展拳脚。目前,康臣药业、康美药业、和黄制药、大参林药业、柳州医药、宝瑞坦医药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产业园区形成了中药制药、中药饮片生产、植物提取、健康食品、仓储等产业集群。

  C 完善配套助力升级

  展开产业园总体规划图,可以看到,那一块块划分规整、功能区分明晰的建设项目,正一个个从纸上跃出,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今年是园区建设大迈进的一年,大参林医药、民众药业、平安堂药业、市民政颐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陆续开工,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产业园项目4层研发大楼于12月初封顶,和黄医药标准化厂房、玉药提取基地相继竣工,其他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过程中。这些项目加快了中医药健康产业演变成为玉林支柱产业的速度。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围绕布局狠抓配套,产业园还在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重点建设7条道路,其中主干道3条、次干道2条、支路2条。目前共新建道路里程5公里、扩建道路里程约1.6公里,主干道康园大道、仁厚路、同发路以及次干道康旺路、康罗路已开工建设并初步成形,部分道路已开展绿化、亮化工作。

  除此之外,水电、能源配套设施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3万吨/日供水工程已实现供水,污水处理厂年内开工建设,2017年竣工投入运营,园区专项电力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复,部分高压线路已沿路网进行改造。分布式能源项目也开始进行相关设计工作。

  李光表示,经过5年至10年的建设,产业园逐步形成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兼具中医药研制、综合居住、医疗保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辐射东盟的国际化健康产业新城,力争在2017年总产值达200亿元、2020年突破500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饭否否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