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记者 赵忠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林高新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形成“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工业发展新格局。图为9月22日,位于高新区内的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变压器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据悉,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研发检测及可靠性技术基础信息化建设项目”(“互联网+”生产模式)等我市3个项目已入选2016年广西“互联网+”制造业示范项目。                     记者唐艳兰 通讯员王亚东 摄

  经济实力始终是衡量一个地区先进或落后最直观的指标。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两个建成”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谈。

  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市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胜地建设中期目标,取得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2015年,桂林地区生产总值1943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经济发展总体迈入中等收入阶段;财政收入209.2亿元,是2010年的1.7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1亿元,是2010年的2.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亿元,是2010年的1.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768元,是2010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是2010年的1.89倍,居全区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4∶46.4∶36.2。新增GDP超百亿元的县区6个、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县区4个。

  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桂林发出“重振工业雄风”强音

  “无工不富”,简单的四个字概括了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桂林是广西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工业结构相对较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构持续优化,主导地位明显增强。五年来,桂林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2.3%。2015年,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2%,工业投资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投资2821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0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近四分之一。

  工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的有效载体,而桂林“甲天下”的山水风光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特性决定了桂林发展工业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向园区聚集。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扶持,工业园区已成为桂林工业发展的绝对主战场,园区经济成了桂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目前我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4.8%,五年提高28.8个百分点,全市超百亿元园区达5个。今年3月,规划面积达142.7平方公里的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原苏桥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将与高新区形成“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工业发展新格局,桂林工业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站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时代背景下,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桂林这座有着深厚工业积淀、生产了广西第一台电视机和第一台收音机的名城,正在上演一场“工业大戏”。“目前全市上下抓工业、抓产业的决心很大、措施很实,华为、中兴、浪潮等巨头企业即将进驻,桂林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有信心重振桂林工业雄风。”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一座国际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来说,就地取材、大兴旅游是最顺理成章的事。在业界看来,有着近40年旅游发展史的桂林一直是中国旅游的佼佼者。

  随着新兴旅游市场的不断兴起,旅游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老牌旅游城市桂林并没有坐井观天、止步不前,而是再次创业、主动求变,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进程中,我市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累计实施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重大项目346项,完成投资525.1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量保持全区领先,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新加坡悦榕庄、玉圭园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建成运营,投资近250亿元的广西投资最大、水平最高的文化旅游项目——— 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加快推进,将有力带动旅游业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据统计,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470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5%,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旅游总收入517.3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4.1%,高于游客人数增幅11.6个百分点;游客人均消费突破千元大关,旅游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在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下,我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长9.2%,自2003年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6城区新增大型高端商业项目13个,建筑面积达118万平方米,高新万达广场、万福广场、花生唐购物中心等大型现代商贸综合体开业运营,是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动漫产业领跑广西,力港网络公司成为全区首家登陆“新三板”、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桂林电商谷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交易增势迅猛。现代物流、会展商务、信息消费、金融、健康等产业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16年1—8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6.9%。

  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桂林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去年11月,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我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参观现场后,对“‘三生’共进、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基础先行,产业支撑、示范带动”的“桂林经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桂林探索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开创了桂林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不稳、农民富不富、农村强不强是“两个建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围绕强农惠农富农目标,以创建“四个示范市”为载体,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不断改善。

  五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5%、5.3%;粮食年总产量保持200万吨以上;罗汉果、金桔、砂糖桔、月柿产量全国第一,水果、蔬菜、食用菌产量全区领先。新增“万元增收”示范带6条,建设市级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2个、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8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区内)永久落户桂林。休闲农业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6%,五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3∶1缩小至2.8∶1,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初步测算,2016年1—8月,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