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讯(记者/李春生 通讯员/蒋桂斌 刘倩)这个暑期桂林旅游很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共接待游客515.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1%和12.55%。而今年前7个月,接待游客296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1.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25%和27.49%。
该市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桂林拥有“国际旅游名城”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两项桂冠,旅游、文化、生态、交通、城市高知名度等都是核心竞争力。如何把这些优势充分整合,打造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旅游+文化”,寻求旅游的高品位。
今年以来,该市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通过重建唐代逍遥楼、改造明清时期的东西巷、对明代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建成一个近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今年暑期,这一历史文化新地标,成为桂林新的高品位、高人气旅游地。东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后,暑期每天游客量有4万至5万人次。今年5月,投资200多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区目前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于2020年建成,预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将填补广西、桂林缺乏世界级综合旅游项目的空白。
“旅游+现代交通+政策红利”,提供便捷交通、入境服务。
由桂林市政府与海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桂林航空”于今年6月成功首航,年内相继开通桂林至郑州、天津、西安、石家庄、银川、济南、扬州等地航线,力争未来5年内机队规模达到40架,实现旅客运输量700万人次,构建辐射华中、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的“两小时空中巴士交通圈”。而随着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相继在桂林交汇,形成以桂林为中心联通西南、中南、华南,2-3小时到达广州、长沙、贵阳、南宁四个省会城市的高铁交通圈,坐高铁游桂林成为国内许多游客的优选。此外,经多方争取,桂林成为全国唯一获批51个国家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东盟10国持普通护照人员的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政策的设区市,同时也是广西第二个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旅游城市,这些“政策红利”大大方便了境内外游客进出桂林。
“旅游+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快速营销。
数据显示,通过线上预订来桂林旅游的人数大幅增长。为了做好线上营销,该市旅游部门与阿里旅行、携程、途牛旅游网、去哪儿等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旅游销售平台打造,为游客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体验。国际市场营销方面,也于今年1月份成立了桂林旅游境外新媒体平台。
“旅游+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
该市力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是今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导游自由执业首批9个试点城市之一。经过筹备,广西首家官方认证、旅行社承诺担保的导游服务平台——桂林道游网在全国率先上线,目前已有300多名执证导游登记了相关信息。近日,贵州游客张婷婷在道游网成功预约了导游,线上私人预约持证导游首单成交,标志着桂林倾力打造的“线上导游超市”在全国率先开张。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临桂区委书记何新明:全力打造桂林新中心
何新明表示,今后五年,临桂将严格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丰富内涵”的思路,继续把新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头等大事来抓,围绕满足“单位入驻”和“市民入居”,完善市政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公园、水系、路网的建设。 【详细】
桂林:2020年旅游收入要超1500亿 工业总产值破4500亿
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旅游总收入超1500亿。重振桂林工业雄风,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 【详细】
桂林:全面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过去的5年,是桂林市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实现重大跨越的5年。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桂林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 【详细】
桂林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桂林工业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步履坚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断增强。据统计,2015年,桂林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469.9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 【详细】
桂林辖区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实现零突破
桂林辖区2家企业3个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资质,标志着该基地生产的蔬菜可以直接销往香港、澳门,实现桂林辖区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零突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