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秀隆 陆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公司发给我们家3头牛,寄养在公司里,即使我们啥也不干,每年也能分得5000元。”7月5日,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作字村贫困户何南江的一席话引起记者关注。

  有这种好事买牛的钱哪里来谁来产销记者深入一线寻求答案。

  “买牛的钱由政府从扶贫基金支付,这是我们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户脱贫探索的新路子。”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世敏说,该区以总投资8亿元的广西大华肉牛养殖基地为依托,采取“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由江州区政府向大华公司投入扶贫资金,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协议,每户分得3头牛,寄养在养殖专区,由企业集中饲养并承担市场风险,企业每年固定分给贫困户5000元收益。

  与此同时,企业还定向从每户贫困户中招聘1名劳动力,并向贫困户收购甘蔗尾梢叶,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除肉牛养殖固定收益5000元外,还有劳务收入8000元,甘蔗尾梢收入4000元,每户贫困户每年将获得1.7万元收入,1年就可脱贫。”张世敏说。

  “引导扶贫资金投向产业发展,借牛生财,实现扶贫资金的可持续循环。”江州区委书记农化说。第一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后,政府投给企业的扶贫基金将持续滚动运转,帮助下一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参与合作养殖已实现摘帽的农户,可以自筹资金继续参与,基地每年将按投入资本的10%发放固定收益,能有效防止返贫。几年内,大华公司预计可带动周边乡镇村屯7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