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运力均占据广西内河航运半壁江山;公路对外实现出海、出边、出省区快速通行,市内路网完善配套,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南广高铁及石龙至来宾、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相继开通。贵港市成立20年,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书写了水陆联运的新篇章。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贵港水路的繁荣兴旺。贵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更加迅猛,至2011年,贵港货物吞吐量达4107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367%,成为广西第一个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的内河大港,其中集装箱吞吐量是2002年的50.48倍。2012年底,总长290公里的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建成,自此贵港有了“水上高速路”,2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粤港澳。
2012年至2014年,贵港重点建设郁水、猫儿山、苏湾、棉宠、武林五大作业区和贵港航运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工程贵港段。港口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水运的发展。2011年至今,贵港年货运船舶动力、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广西一半以上。
公路方面,1996年以来,贵港通过实施重点路网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至2004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如今,100%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公路密度比广西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98.7%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
在原有兴六高速公路贵港段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贵港加快推进在建的梧州至贵港、桂平至来宾、贵港至合浦、梧州至柳州(贵港段)共261公里的4个高速公路项目。去年4月,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如今贵港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等区内主要城市均通高速公路。
铁路方面,在既有黎湛线的基础上,2014年12月南广高铁全线开通,从贵港到广州仅需3个小时,还可直达北部湾,并把桂平市和平南县纳入高铁网,贵港从此进入高铁时代。随着南广高铁以及梧州至贵港、桂平至来宾(贵港段)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贵港中心城区和县市实现了“三通”(通高铁、通高速路、通航运),水陆联运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构建起“大港口、大路网、大水运、大物流”新格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港市粮食生产加工连年攀升
粮食总产量从1996年的1503322吨到2016年的1535069吨,20年来,全市粮食生产加工连年攀升。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贵港市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一主线,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探索粮食购销、加工、仓储、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 【详细】
贵港市投入27亿元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至目前,我市各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7.05亿元,用于园区供水、供电、排污、道路和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 【详细】
贵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年增长
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多措并举抓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国家统计局贵港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7元,是1996年的1906元的5.26倍。 【详细】
贵港市建材产业飞跃发展 年产值从5亿元到超190亿元
产品从单一到多样,工艺从落后到环保,年产值从5亿元到去年的190多亿元……建市20年来,我市建材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量的提升与质的转变,成为我市最为重要、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也发展成为广西建材产业重点生产基地。 【详细】
贵港市农业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港北区正能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一台台耙田机、插秧机、收割机整齐地摆放在厂房里。2014年该社通过“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引进资金购买了各类农机具,不但满足自身生产需求,还为周边群众提供播种、耕、种、收、加工等服务,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