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4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记者 韦海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来宾市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一批乡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如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民委码头村、兴宾区桥巩镇六村、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古占瑶寨结合实际,成功探索出旅游扶贫新模式,用美丽这把钥匙打开了致富之门。

  “美丽乡村”注入发展活力

  依山傍水、绿树葱茏、景色迷人、乡土浓醇,宽阔的文化广场、史记长廊、采摘园、鸵鸟园、休闲农庄……如今的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民委码头村旧貌换新颜。迷人的乡村景色、完善的游乐设施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游玩。同学聚会、企业活动、家庭出游等不断汇聚到这个山村里。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到码头村观光的游客人数达到3万人次。

  前几年,码头村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村,“十二五”期间,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建成集乡贤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观光休闲、娱乐体验、赏花游乐、农庄垂钓、生态果蔬为一体的景点,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建设村,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体验乡贤文化,游览观光。

  游客到来后,也为码头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乡土能人在村里开办了十多家农家乐,许多贫困户也发现了商机。贫困户陈英左通过流转自家的2亩土地,自己则到“农家乐”打工,年收入达4万多元。“农家乐”和采摘园等为村里250个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2015年码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6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特色产业助力增收致富

  走进兴宾区桥巩镇六村,一幅幅喜人画卷映入眼帘,千亩茂谷柑泛着翠绿,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国学画廊传递正能量,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五年前六村还是贫困落后的村庄,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经济收入很低。村里的房屋大多低矮破旧,还有不少是土坯房。入村道路坑坑洼洼,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了改变六村的落后面貌,农村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外出交流学习、引进技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去年4月初,六村开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桉还果、改蔗种果,种植1000多亩茂谷柑。“再过三年,茂谷柑将成为我们村的特色产业。种果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绿化家园,吸引更多游客到六村旅游。”村民小组长覃庆克说。

  在村民看来,生态乡村建设不光是植树绿化,还应该能产生经济效益。该村充分利用土地规划了油葵园、油菜花园、荷花鱼塘、蔬菜基地、育苗基地、非洲菊园等特色生态农业,并配套骑行环道、烧烤场、游泳场、垂钓场、文化广场等娱乐休闲设施,“钱景”迷人。

  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村民莫崇勇就是其中一个,如今他种植茂谷柑25亩,当起了“老板”。

  贫困瑶寨变身旅游名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金秀被誉为“世界瑶都”,在旅游开发中,金秀充分挖掘和利用底蕴深厚的瑶族文化,把瑶族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旅游品位。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长垌乡古占瑶寨和金秀镇六段瑶寨热闹非凡,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这些让常人听起来都心惊肉跳的事情,在这里精彩上演。“太神奇了,不是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我绝对不相信!”来自广东深圳的游客李琳仔细察看自己刚赤足走过火炭的双脚,满脸惊奇地说。

  古占瑶寨是山子瑶聚居的村寨,以前由于产业缺乏,不仅村民生活贫困,文化活动也基本为“零”,精神生活极度贫乏。近年来,该屯利用1200多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建设完善古占表演场、游客服务中心、山子瑶生态博物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屯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46万人次,旅游收入660.15万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新的路子。作为推动文化旅游扶贫战略深入发展的代表,该屯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村、广西特色旅游名村,2015年被列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当前,来宾市乡村旅产业游蓬勃发展。截至今年5月,全市星级农家乐已达103家,星级乡村旅游区达13家,农家乐经营户500多家,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396.5万人次,经营收入19.8亿元,有力助推了农户脱贫致富。□记者 韦海臣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