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魏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率广西党政代表团在上海继续学习考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陪同考察,并与市长杨雄共同会见代表团。记者 黄 克/摄

  上海电(记者/魏恒)5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率广西党政代表团离开浙江,前往上海继续学习考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陪同考察,并与市长杨雄共同会见代表团一行。

  韩正对广西长期以来给予上海的无私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各兄弟省区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上海要认真学习各地之长。此次广西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给了我们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希望广西同志围绕两地合作多提建议,上海将全力以赴为两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韩正说,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26年以来,上海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的结果。当前,我们正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紧紧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改革越往深处,越要有自我革新的精神状态,既要顶层设计,也要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前进,通过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韩正表示,上海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更好发挥自身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兄弟省携手合作,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而努力奋斗。

  彭清华对上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钦佩,对上海市长期以来给予广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上海作为全国最先进的工业城市,热情支援广西发展工业,先后共有数十家上海工厂企业及其职工家属搬迁到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并安家落户,填补了广西工业许多空白,奠定了广西的工业基础,为广西培养了一批工业管理和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上海企业到广西投资发展,涉及汽车、金融、科技、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简要介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主要工作思路后,彭清华说,作为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整体上仍后发展欠发达,与上海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很多方面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这次广西党政代表团到上海考察,就是要学习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期待更多上海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相信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桂沪两地交流合作将会更加密切更有成效。

  离浙赴沪途中,代表团先后到桐乡市乌镇、嘉善县姚庄镇考察学习古镇旅游保护开发和乡村建设情况。抵沪后,代表团首先前往浦东新区展览馆参观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主题展,并在中国(上海)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考察学习自贸区运作情况。

  上海市领导殷一璀、吴志明、应勇、沈晓明、尹弘、洪浩、时光辉分别参加会见或陪同考察。陈际瓦、范晓莉、蓝天立、王小东、王跃飞、陈刚等广西党政代表团成员参加上述活动。

  此情此水共天涯

  ——浙沪采访纪行之三

  记者 王春楠 姜木兰

  上海广西,相隔千里,却血脉相连情深谊长。黄浦西江,浩荡天涯,却殊途同归汇入大海。

  “叻系宾度人”“弄伐晓得,阿拉是广西宁。”如此“混搭”的对话,出现在南宁街头,也并不奇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始发的火车越过崇山峻岭,运载生铁支援上海炼钢;上海的16家工厂、数千名产业工人千里迢迢,扎根八桂大地,打下广西的工业基石。桂沪两地友谊的小船,自此顺利启航。

  时光荏苒,沪桂两地从“敲门”到握手,从陌生到合作,始终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人文往来。“十二五”以来,上海企业在广西投资项目共306个,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767亿元,上海对广西投资在国内各省区市中排第7位。两个沿海区市当年的友谊小船已升华为发展巨轮,跨江过海,沿着互惠共赢的方向高扬风帆,乘风破浪,可谓“此情此水共天涯”!

  科研:南宁鳅“游”至上海

  这是一块出土于南宁盆地的鱼类化石,长度仅为1毫米,肉眼几乎难以看清。5月12日,在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的电脑屏幕上,这块小小的灰白色化石,却化身一条完整泥鳅,重新焕发生命,尾巴轻巧一挑,瞬间游过3000万年。

  “这种泥鳅叫做南宁鳅,代表了最古老的鳅科鱼类。”上海光源博士和友介绍,广西生物多样性很丰富,上海的科研水平相对发达。近年来,两地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包括蛋白质结构、鱼类多样性与进化、重金属环境污染、新材料研究等方面。2011年,双方还联合发现一种仅存于广西的小型鲤科鱼类,命名为短须吻褶鲮。

  这只是沪桂两地科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在科技、学科、信息、国际化等方面优势,以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攻关合作、教育深度合作、战略咨询合作、项目投资合作等形式,助力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广西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011年,广西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迄今为止,双方合作事项近30个,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年,自治区林业厅与南京林业大学等3所高校签署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新建3-5家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中心,建成全国林业系统“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去年年底,百色百矿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精铝高纯铝提纯技术产业化合作,共建先进铝合金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同年5月9日,复旦大学与自治区教育厅签署协议,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与广西财经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合作意向书,与广西投资集团共建复旦广投研究中心。

  人才:再引“孔雀西南飞”

  “我是南宁人,家在建政路。”得知记者来自广西,嘉定图书馆副馆长黄莺有些激动。上大学前,她一直在南宁生活、学习。结婚后,她跟随丈夫定居上海,选择在嘉定区工作。“新城绿化覆盖率很高,走在路上仿佛回到了南宁的民族大道。”黄莺说,这种感觉抚慰了她的思乡之情。

  人才流动有来有往。作为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广西一直重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条连通八桂大地与上海的“人才运河”就已打通。

  从1956年12月上海大东印刷厂迁往南宁之后14年间,上海共有26家企业约3000名职工,连同家属8000多人,陆续离开繁华都市,把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广西。从那时起,广西可以自己印制课本、生产胶鞋、出口罐头、造铝制品……基础工业发展“无中生有”,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柳工集团为例,1958年,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527名职工奔赴柳州支援建厂。近60年过去,当初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到耄耋之年,他们把青春、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广西。“从爷爷那辈南迁广西开始,我家三代人都在柳工工作。”柳工集团的姚雪梅说,她已不认为自己是上海人,而是正宗广西人。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广西与上海的交流互动日益全面、深入,桂沪人才交流与合作再次成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和密度推进。

  2008年以来,广西与上海多所重点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高端人才支撑、选调大学毕业生、互派干部挂职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合作,并从浅度合作逐步转向深度开发,从单个项目合作转向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广西急需紧缺专业储备了一批“青苗人才”。在长期为“孔雀东南飞”而苦恼的西部省区中,广西成为难得的亮点。

  2012年12月,南宁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携手打造的“北部湾人才金港”正式开港运行。人才金港引进上海的成熟经验、管理团队和运营模式,实现地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孵化、教育、培训和认证等,区域人才合作从点线交流上升到人才资源整体开发。

  广西想着“向东入海”,上海愿意“向西挺进”,广西的“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有效承接到上海的“人才红利”,实现了项目成果的现实转化。如今,东西人才合作的触角已延伸到广西各市各系统各行业。柳州市每年拨出专款,鼓励来自上海等地区名校优秀毕业生前来创新创业。

  项目:新产业“万马奔腾”

  “每过9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工厂年产汽车60万辆。”上海汽车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5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上汽乘用车分公司临港工厂探秘了新车诞生过程。临港工厂地处上海东部门户,是上海陆域的最前沿。

  记者看到,在电脑系统控制下,冲压机与机器人“跳”起整齐的“机械舞”。它们配合默契,单条冲压机每分钟可以完成8块冲压件。

  冲压是汽车制造的首个环节,临港工厂冲压车间的面积超过两个标准足球场,但只有113名工人,多数工作都由6台机器人完成。

  一花独放不是春。2002年,上汽践行“分享经济”,国内首创的“中中外”合资模式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正式诞生。2006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就牢牢占据全国微车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不动声色地实现“借力超车”。

  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首个乘用车品牌,2011年8月9日宝骏正式投放市场,当年销量轻松突破2万辆。2015年年底,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球唯一年销量超过“200万+”级体量的企业。

  从2011年开始,柳州汽车城项目落户柳东新区,源源不断的多元化产业开始向柳东新区集聚。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二期投产,本地配套率过半。在整车企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柳东大地万马奔腾。

  2016年开局季,在全国汽车降速冷却的大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2月份整车销售突破15万辆,高居中国车企广义销量排名第一位,被业内称为“绝尘奔跑”。

  因为看中广西的市场发展潜力、国际化定位以及优渥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积极投身广西。2011年,上海电气公司与柳工集团合资,成立由柳工集团控股的上海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目前,金泰公司生产的连续墙液压抓斗产品,在行业市场中的占有率近70%,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地下施工机械领域的中国领军企业。双方强强联手、事半功倍,取得了“1+1>2”的成绩。

  作为连续多年进入世界500强的综合性企业,2014年11月绿地集团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用5-10年时间,投资1500亿元,全面启动对广西农业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开发,投建大型空港产业新城,并拟投资南宁地铁4号线建设,助力广西社会经济快速提升,实现共同发展。

  放眼全局谋一域

  ——四谈向发达地区学什么

  评论员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上海一直在全国领风气之先。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新区等都诞生在这里。而上海浦东,则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象征”。

  对外开放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开放,从来就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开放成就了上海。”在开放合作中,上海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着眼国家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眼全球视野,建设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等等。上海与广西同属沿海地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在开放合作方面为广西树立了标杆。广西党政代表团赴改革开放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就是要学习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用以促进广西开放合作新跨越。

  开放合作,广西优势也明显:沿海沿江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地处西南、华南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连接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区位优势凸显。特别是中央赋予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更提升了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为广西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广西做了很多工作。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加快推动和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互联互通大通道步伐,重点编织港口、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通信光纤“五张网”;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但是,跳出广西看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解放思想仍不够,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等等。与上海这个改革开放排头兵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差距还很明显。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全球配置。放眼全局谋一域,力争关键领域新突破。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所在。广西发展应以全国视野、全球视野,做好开放合作这篇大文章,在开放中谋一域,乘势而上。

  广西的希望在开放,开放合作是广西发展的根本出路。学习先进经验,需要与广西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需要更健全的经济、行政、文化、社会体制,需要更优化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更深入推进跨区域合作。唯此,才能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才能充分发挥广西的独特优势和最大潜力,才能真正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

  开放的力量

  记者 玉 颖 本报见习记者 刘洋洋

  浙沪历史底蕴深厚,江南文化恬静内秀,文人骚客、科技名流不胜枚举。

  浙沪却又是新域,“互联网+”为国内甚至世界翘楚,金融、文化等产业领时代之先。

  传统与现代,内敛与潮流,在此交融并包。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是开放,赋予了浙沪不断成长与创新的环境,推动此间一个个城市、一个个企业,成长为一个个新时代“大V”。

  一天时间里,广西党政代表团驰驱两省市。一路走,一路领略开放之变,感悟开放之力。

  【乌镇:传统小镇展示中国开放姿态】“烟雨画巷、小桥流水、黛瓦白墙、桨声舟影”,这就是江南水乡乌镇。而记者发现,在千年古镇的外表下,却奇妙地融合着最新潮的互联网基因,WiFi全覆盖,只带一部手机就可玩转全镇,吃饭、住店、租自行车、看医生,都能轻松搞定。这些渗透在平常生活中的点滴,使互联网“在线地球村”的概念,在这个千年小镇走向现实。乌镇的开放与包容成就了它从一个江南古镇升级为互联网智慧小镇的华丽变身。在这里,开放意味着升华,意味着更新,意味着不竭的发展动力。

  【“排头兵”彰显开放力量】开放,是海派文化的底色。在浦东新区展览馆,记者尽览浦东这颗璀璨东方明珠、中国改革开放尖兵的发展历程,领略其敢为人先、勇当排头兵的风范。展览馆里,这种开放的力量感染了一批批参观者。出口处的留言墙上,贴满了大家对浦东的祝福:“展览在眼中,浦东在心中!”“浦东明天会更好!”……发展最终形成一种向心力,并广聚人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