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张日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贵港讯 (记者张日芳)建市二十年来,贵港市打好扶贫攻坚每场战役,脱贫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共减少贫困人口39.43万人。

  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之时,按530元贫困线标准,贵港市有贫困人口33万人。2000年,因国家更新贫困线标准,贵港市原贫困人口虽有部分脱贫,但新贫困人口总数仍有27.8万人。为了使贫困人口脱贫,贵港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两个倾斜:向较贫困的村倾斜,向老区倾斜。

 

  在“两个倾斜”措施下,贵港市确保年度财政扶贫资金90%用于“整村推进”的贫困村,10%的资金用于面上贫困老区村。至2005年,贵港市贫困村屯完成道路建设1260条5690.1公里、独立桥梁350座,受益人口1801070人;人饮工程建设水池112座,受益人口190990人;贫困地区建立100亩以上的生产性开发示范园地85个,“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开始走到扶贫的台前,为解决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2011年9月,自治区把贵港市191个村列入贫困村,全市贫困人口高达57.82万人。2011、2012年,市政府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36万元,修建村屯道路685条775公里,新建人饮工程25个,解决了40多万人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市扶贫部门共安排扶贫资金1.1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和“雨露计划”;交通部门投入7034万元,实施贫困村通水泥路项目21个,建设贫困村道路132.5公里;农业部门投入4500万元,建立一批生产基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民23万人次;林业部门投入293.97万元,向贫困村赠送珍贵树种苗木29.42万株,实施贫困村造林项目3750.7亩,新建沼气池145座,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水利部门投资872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个,解决了31.9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市民委落实资金57万元,修建贫困村道路6条;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涉及港南区木格镇盘古村、覃塘区蒙公乡黄岭村、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等3个贫困村,实施规模项目约500公顷,投入资金900多万元;计生部门坚持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目前已落实专项扶贫项目的计生贫困家庭3213户;民政部门认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城乡困难临时生活救助和孤独生活补助等工作。全市贫困村群众不等不靠,2011、2012年分别筹措资金3162.5万元、3751万元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建设。

 

  2013年,市财政又投入扶持资金55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140条185公里,解决26万贫困地区群众的行路难问题。“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11.19万元,采取农家课堂、学校培训和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培训相互结合的方式,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20多期,培训人员31932人次。贫困村劳动力1856人积极参加计算机应用、数控应用、电工、汽车修理、酒店管理等短期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贵港市开启定点帮扶模式,191个贫困村都有县处级以上领导挂点,且选任一批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全市33名厅级领导、

 

  63个市直单位和驻贵部队挂点32个贫困村,共筹资金3289万元,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困难1860多件,为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门路。桂平市依据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产业扶贫扩展到旅游产业,制定了旅游扶贫规划,以旅游业带动群众致富;平南县根据本县群众有种桑养蚕习惯,引进中丝绸公司发展现代化种桑养蚕业,带动贫困群众养蚕脱贫;覃塘区充分依托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发动贫困农户养殖生猪,养殖户实现了脱贫。2013年,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29万元,扶持全市贫困村屯发展油茶、甜竹、优质淮山、木薯等特色种植和畜牧业。金源生化公司、扬翔公司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十强龙头企业努力发挥带动能力,扩宽了贫困农民增收渠道。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贵港市减少贫困人口11.2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7.82万人减至2015年的29.59万人,累计减少了28.23万人。2014年,贵港市扶贫工作在全区扶贫绩效考评中获第一名。

 

  去年以来,贵港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严从实组织开展脱贫精准识别工作,全市上下聚焦扶贫、致力脱贫的氛围形成并不断升温。

 

  今年,贵港市要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全市将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贫困村屯改造路网,提高贫困村屯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重点抓好尚未通硬化道路的14个行政村和未通硬化道路的5987个自然屯的道路建设,年内投入40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屯道路220公里,促进“村村通”向“村屯通”、“屯屯通”延伸。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把自治区、市本级安排的农村沼气池、重点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造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建设资金,整合用于相应的生态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挖掘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围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扶贫旅游,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