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韦文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6亿 多元。”这是农行钦州分行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的扶贫金融服务模式,自去年至今年2月上旬,发放扶贫龙头企业和涉农企业贷款、助业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贷款的其中一组数据。同时,这些贷款均实行优惠利率上浮,并一次性授信、3年期循环周转使用或者采取3年期最高额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不仅节约融资成本,更为扶贫金融后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精到位——找准“发力点”

  作为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业银行钦州分行主动担当扶贫脱困的社会责任,全力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常态化工作机制。

  针对部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需求分散等实际情况,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实施“一县一特色”、“一镇一品”的支农信贷策略,推出“金融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种养专业户、农资购销大户+贫困农户”等扶贫金融业务发展模式,联手扶贫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种养专业户及农资购销大户合力进行扶贫攻坚战,让信贷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真正用到实处,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拓宽广大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新途径。

  金融扶贫,贵在精准。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银行机构注重发挥信贷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撬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不仅改变了简单“输血”、“资金漫灌”的粗放扶贫模式,也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自身造血功能。

  去年8月,我市以富牛牧业作为试点,通过农村金融创新,出台《肉牛养殖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管理试用办法》,由上级扶贫资金、本级财政资金及广西富牛牧业公司按1:1:1的比例共同出资6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由市区农村信用联社按1:5杠杆比例提供不低于3000万元授信额度。

  在申贷这项小额担保贷款中,农户得到最大实惠。那蒙镇朱砂村的贫困户李尚斌是其中一位。他向银行贷款10万元,向富牛公司购买了20头肉牛。“按照2000元/头的利润计算,8个月后,我就能获得4万元的纯收入,3年后我就能还完银行贷款。”跟他一样,享受着贷款免息的还有朱砂村的6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路就这样铺开,也成为了金融扶贫的“试验田”。

  长期坚守在六万山下的浦北信用联社,不断探索以支农惠农为着力点的精准扶贫模式,仅在去年前11个月,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172万元,贴息金额达271万元,惠及农户3818户。同时,通过增设等方式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布放了“桂盛通”,解决了空白金融行政村的金融服务需求问题,拓宽扶贫覆盖面,推进普惠金融。

  谋长远——打好“组合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我市银行业近来年通过做“优”网点布局、做“优”产品创新、做“优”信用环境,让更多贫困户受到金融扶贫雨露的滋润;从不同角度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贫困地区,帮助更多农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据统计,2011-2014年,全市减少了贫困人口18.2万,减贫率达49.78%,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22.8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579.8元,增幅达87.6%。

  金融扶贫,让农民致富路越走越宽。我市在今年初出台的《全面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出加大金融扶贫合作与创新力度和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程。探索将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转化为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保证金,引导金融机构按保证金金额10倍以内的额度发放项目扶贫贷款,提高金融扶贫实效;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5-10家扶贫龙头企业、20-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到户增收扶贫项目,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给予贷款规模、贷款利率、贷款担保倾斜照顾,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对纳入扶贫开发工程的对象在享受贴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基础上再给予重点扶持。

  日前颁布实施的《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提出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十大行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据悉,这“十大行动”其中就包括:“金融创新和产权收益行动”通过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活动,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让金融真正成为扶贫攻坚的坚强后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